隨著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社交網絡等技術的興起和普及,電子信息領域新技術發展迅速,向傳統行業滲透,在汽車和交通等行業,與此相關的車路協同系統、出行智能化便捷服務、車聯網等成為目前發展的熱點技術,并正在引起行業巨大的變革。 有關數據表明,過去3年人類的信息數據總量比以往4萬年的數據量還要多。如此大規模的數據量已經無法在允許的時間內用常規的軟件工具對其內容進行管理、分析和處理,但是同時,數據規模越大,對其挖掘可能得到的價值更大,所以在大數據發展的過程中問題與展望是并存的。 其實,大數據時代是一個“樣本=總體”的數據時代,龐大的數據量可以把看起來毫無關聯的一些數據整合,分析得出驚人的結論。讓數據以一個公平的態度來到我們面前,正確的指導汽車制造商對于消費者的消費趨勢判斷,將會很精確的控制購買車主的年齡段,在產品階段就制定更符合當下定位群體的外觀配置性能,以減少那些不必要的部分,來控制成本和售價,最終將精確的預測有多少人將會購買這輛汽車。大數據還會幫助汽車制造商預測即將爆發的新興市場,得到未來致勝的先機。同時,在營銷體系,車聯網,無人駕駛汽車的實現等等方面都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隨著用戶對大數據價值的認可,隨之而來的便是巨大的變革和商機。 汽車產業面臨變革 2014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2372.29萬輛和2349.19萬輛,同比增長7.26%和6.86%,再度問鼎全球汽車銷售市場。然而,許多業內人士指出,中國車市的拐點已經到來。去年,雖然車市整體銷量依然保持穩步增長,但其增速已經低于年初8%~10%的市場預期,而在2015年乃至以后,這樣的低增速將成為車市“新常態”。據中汽協預計,2015年,中國汽車增速將與2014年基本持平,保持在7%左右,前十年的高速增長的現象已經逐漸轉緩。傳統的發展軌跡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進入了“瓶頸期”,要找到新的增長點,創新與變革勢在必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國制造2025”的概念,他指出:“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占先機、取得突破。”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科技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將成為傳統制造業發展的新方向。 互聯網模式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對每個企業而言都充滿誘惑。在這場決戰于十年內的智能汽車市場爭奪戰中,傳統汽車制造商惟恐落后,紛紛加入到與互聯網的跨界合作中。數據顯示,從2005年至今,中國車聯網用戶數已從5萬增長至700萬。業內預計,2017-2018年,我國車聯網的產值將有望追上移動互聯網。據了解,國內車聯網滲透率已從2010年的4%增長到2013年的6%,預計2014年將進一步增長到7.5%。按照2013年全國1.37億輛車的保有量計算,7.5%的滲透率下,車聯網的市場規模有1000億元。而到2015年,車聯網滲透率將占彼時汽車用戶總數的10%,年產值預計將達到1500億元左右。
汽車行業一定向新能源化、智能化、社會化和互聯網化四個方向演進。互聯網汽車,是未來的必然選擇。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