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未來將沿著深度開發應用的網絡化和國際化方向發展。未來裝備制造工業將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及利用,不斷提高研發、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推進企業網絡化工程設計和建設水平,大企業集團將逐步參與產業互聯網建設與運營,實現生產、管理、銷售、服務等網絡化、規范化、系統化和國際化,實現我國裝備制造工業逐步從制造到智造的跨越發展。 我國裝備企業在大型產品的系統設計、系統研發、系統成套和工程總承包能力等方面水平將不斷提高。 信息安全和知識產權保護遭遇挑戰 記者:“互聯網+”工業的推廣,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這些數據是工業信息時代的核心資產,數據安全會面臨哪些挑戰? 王建平:在互聯網、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構建的工業互聯網環境下,在網絡支撐的云計算模式下,信息網絡、工業系統安全的挑戰空前嚴峻,因為在新的計算環境下,安全已經不僅僅是信息安全、工業生產系統的安全問題,更涉及數據資產的安全和擔憂。 這些數字資產安全如何保護?歸屬如何界定?在云模式下,設計工具、設計平臺都是依賴網絡平臺、基于云模式調用的,產品開發商、生產商設計的產品數字文檔都是基于云模式存儲在設計軟件提供商、或者云平臺服務商的云存儲空間里,由此產生數據資產安全的挑戰是空前的。這需要我們完善法律制度,規范市場準入,強化技術保障能力。 記者:對于裝備制造企業而言,如何保護自主研發成果和核心制造技術? 王建平:互聯網時代的知識產權本身就面臨著無形性更加明顯、地域性受到沖擊、專有性更難實現等挑戰。“互聯網+”戰略源源不斷產生的大數據則成為知識的輸入,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形成新的知識,知識產權保護面臨更大挑戰。 “互聯網+”與裝備制造業的結合,為相關的工業互聯網、智能工廠等提供了物理基礎,也將催生新工業知識的生產、轉換與消費。其實,從CAD、CAM、PLM到CRM、ERP、PDM,從機床監控到MES制造執行系統,從工控SCADA軟件到精準生產管理系統等,這些軟件的價格都不菲,而且核心知識產權都掌握在國外公司手里,國外公司通過掌握知識產權控制了一個行業的發展。 因此,在發展“互聯網+”戰略的時候,必須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在現行制度框架下,要采取靈活的模式保護創新,做好風險的應對準備,加強對技術創新的專利保護,采取積極的措施,比如加入防御性專利聯盟,降低專利風險。 同時,關注開源合規問題,選擇合適的開源模式,謹慎地為關鍵軟件選擇最合適的開源許可證并密切監視軟件的開發過程,對源代碼執行徹底的技術分析并審查每個開源許可證,避免潛在的針對涉嫌違反許可證條款的權利要求。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