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觀應用上,并聯機器人的主要應用包括工業零件的拋光去毛刺。目前,連美國波音飛機、通用汽車這樣的國際大公司基本都還是以手工方式進行曲面零件拋光去毛刺。張教授曾參訪過加拿大安省奧克維爾的古德里奇有限公司,該公司承接了波音、空客等各大飛機制造商的起落架生產,當時的工作條件非常惡劣,工人對零件的拋光去毛刺過程都是手工完成,一小時就得間歇一次。由于車間彌漫金屬粉塵,很多工人因此患上了皮膚癌和肺癌,年長的工人由于長時手工操作甚至得了肢體麻木。該公司聯系了張丹教授并準備采用并聯機器人技術進行改造,這樣工人的工作條件可以大為改觀。 在微觀應用層面,張丹設計的機器人柔性并聯結構,已經實現了無需裝配的一體化,其具有幅度小、精度高的特點,在生物醫學領域已開始得到應用。如微動探針可插到細胞內進行基因改造及染色體分類工作。在與中方的合作項目中,張丹的團隊設計的利用柔性并聯結構作為加速傳感器的一款數字鉛球,其上的傳感器可采集到鉛球推出時的加速度,將力的變形反饋給計算機進行分析后,教練可根據分析結果指導運動員改進動作,提高運動成績。此外,張丹還與中科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共同開發出仿土撥鼠的煤礦災難救援機器人技術及與中國礦業大學合作開發可充分利用煤礦資源的機器人薄層挖煤技術等,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發展壯大要靠對核心關鍵部件的原創攻關 談及全球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路徑,張丹認為,機器人技術的發展主要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兩大類。 工業機器人目前正在從汽車行業的焊接、噴漆等成熟應用向其他行業迅速擴展;而服務機器人因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其需求旺盛,發展勢頭非常迅猛,且大有超過工業機器人的趨勢。如飛行機器人已大量應用于電線冬季除冰、電影拍攝、地理測繪甚至軍事偵察領域。服務機器人另一個具有廣闊市場的重要應用領域是醫療康復和養老,如外骨架機器人可助力中風老人恢復行走能力,減輕帕金森氏癥患者因手部抖動造成的生活不便,未來還可幫助重載荷的士兵在戰場上健步如飛。 張丹指出,目前機器人技術在中國的發展如火如荼,但還存在著層次較低、仿制多原創少的問題,與美日等國尚有不小的差距。像高精密減速器等極難仿制和逆向破解的機器人核心關鍵部件主要依賴進口,占到機器人總成本的一半以上。如果對核心關鍵部件的原創科研攻關無法實現突破,將嚴重制約中國的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壯大。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