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朧派:只講理想不管現實 工業機器人單體的競爭主要集中在集成應用、主機成本和可靠性三方面,國內外的真正差距不在機器人本體,單說機器人,這只是完成了三分之一不到,還有大量的應用開發沒做,而各個行業的特殊技術是不一樣的。以焊接為例,就有電焊、弧焊幾種,每一個加工部件都不一樣,各個技術應用配套有沒有跟上? 目前國內造出的機器人,實際可能沒辦法投入使用,”就像是一個玩具,形式上是機器人了,但產線技術還沒解決,終端用戶還有穩定性的問題,而現在做出的機器人,一百臺有一百個樣子,怎么實現穩定?“ 投機派:只搞投機不講發展 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有很多不健康的地方,必須予以糾正。政府干預過多,補貼不合理,企業一哄而上,無法形成優勝劣汰機制。 很多企業上機器人項目,都是在玩機器人概念,其實是在變相地圈國家的錢,這些企業大部分不是做機器人的,這幫人不會把心思放在產業發展上。 學院派:只搞學術不搞應用 學院派是我國技術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機器人發展也是如此,但從當前的情況來來,很多學者并不是為了做研究而做技術,這中間夾著這一些別的利益。機器人產業缺乏核心技術,對于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這并不奇怪,但以非產業主導的研究、以評職稱為主忽視市場的做法亟須糾正。機器人產業專利多,有業內人士直言,國內專利多,國際專利少,轉化價值不大,這些專利還是拿來報喜用的,是拿來爭取項目、評職稱用的,不是市場化用的。 3.產業鏈標準體系缺失 企業間各自為戰 機器人產業是一個集先進精密制造、系統集成為一體的產業,需要一定的技術、研發、制造經驗。然而,在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態勢讓人欣喜的背后,有著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機器人產業尚未有國家、地方、行業的標準。 一個產業的發展,如果要形成完整的上、中、下游鏈條,必須具備與之相匹配的產業標準體系。在珠三角地區,雖然機器人產業不斷激增,但產學研各自為戰,無統一標準,很難使機器人研制、生產、制造、銷售、集成、服務等形成有序和細化的產業鏈。 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的行業標準是沿用1996年制定的機械行業標準,國內也尚無統一專門針對機器人質量檢定的檢測機構。因此,標準體系的缺失,將成為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的一大障礙。 針對這種狀況,應該由政府牽頭,質監部門支持規范行業標準體系建設,制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人基礎標準和安全標準體系,并與國際標準接軌,為推進機器人產品走向市場奠定基礎。一方面依托科研和研發檢測機構的標準平臺作用,建立企業標準聯盟,形成對于相關企業的吸引效應,推動產業規范發展;另一方面盡快建立和完善清晰的機器人行業標準體系,明確分工并確保各個環節的企業利益,引導行業良性有序發展。 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不能很快建立機器人行業的相關標準,中國的機器人產業還會拖著”殘病之軀“繼續發展,但病態的發展又能走多遠?行業標準的建立已經迫在眉睫。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