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業對華投資有進有出,并沒有出現日資企業全面退出的情況。”從1月份最新數據看,日本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數增長3.5%,合同外資大幅度增長46.9%,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增長3.2%。“整體上日企對華投資呈增長趨勢,而不是相反。” 韓國企業,如三星[微博]和樂天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人民網(55.90, -0.93, -1.64%)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目前并無撤離中國計劃。 數據顯示,2014年,主要國家和地區對華投資總體保持穩定。其中,韓國和英國對華投資增長較快。2015年1月,除新加坡、臺灣省和美國對華實際投資有所下降外,香港、韓國、德國、英國、瑞典、沙特阿拉伯實際投資增長顯著。 分析人士認為,雖有一些外企關停中國生產線,但不必對其負面后果過分夸大。一方面,這些企業撤離中國的生產能力多數是低端制造,也是中國下一步需要調整的產業;另一方面,中國本土企業在這些領域已完全有能力與這些企業抗衡。在盈利空間和市場競爭力下降的情況下,外企及早作策略調整,也反映了其靈活的經營策略。 服務業成為吸收外資新增長點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得益于對外資的引入和使用。發展初始,外資大量進入制造業。隨著中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外資在制造業,尤其是低端制造業的優勢逐步喪失。2012年以來,中國制造業利用外資的比重顯著下降,服務業利用外資強勁增長。 據悉,近年來,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推進了一系列有關服務業開放、服務業利用外資的工作。例如,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蘇等七個省市開展設立外資獨資醫院的試點工作,放開外商投資道路運輸業等相關領域的外資準入限制,等等。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吸收外資的結構已由以往以制造業為主轉變成以服務業為主。服務業吸收外資占比上升,達到55.4%,高出制造業22個百分點,成為吸收外資新增長點。2015年1月數據則顯示,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已占全國吸收外資總量的66%。
“從外資的行業分布看,2014年中國服務業外資流入增長較快,其中分銷服務業、運輸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規模較大。”聯合國貿發會議投資和企業司司長詹曉寧表示。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