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換人的背景是用工荒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因此,傳統的制造業密集地區如浙江、廣東率先嘗試“機器換人”。 新年伊始的廣東,除了省長報告,多個省直部門和地方政府均在不同場合提到“機器換人”。 上個月底,東莞市政府發布一號文,這份《關于實施“東莞制造2025”戰略的意見》的紅頭文件提出了43條戰略舉措,其中第一條就是:加速開啟“機器換人”的時代。2014年起,東莞市政府決定每年拿出2億元扶持企業“機器換人”。佛山順德也出臺了鼓勵措施。 在2月9日廣東省政協召開的以“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主題的座談會中,廣東省經信委、財政廳等部門的負責人均提到了政府促進“機器換人”的具體措施。 據了解,今年開始,廣東將連續三年通過獎補措施推動珠三角地區企業“機器換人”,今年的目標是600家企業。具體措施是,按照企業購買機器人的合同額,將10%~20%的款項反補企業。對于設備的更新也相應有一些獎補措施。 國務院正準備下發“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相應的,廣東省也在醞釀《廣東省智能制造10年規劃》。財政廳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政府將加大力度支持新一輪的技術改造,通過股權投資、基金投入、貼息等方式促進智能化改造。 廣東當地的機器人生產企業或將受益于這些政策利好。廣州機械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興稱,該公司預計今年能賣4000~5000臺機器人,而2014年這一數字是2800臺。 對于“機器換人”,企業大多持積極態度,并期盼政府盡早出臺細則,使鼓勵政策落到實處。 其中一項企業呼吁的細則是減免相關稅費。企業相關人士認為,現在很多政策缺乏可操作性,不夠明晰。政府應該在各個行業推動一些智能化改造的示范性工程。此外,對于我國制造業來說,實現機器換人還將面臨其他問題。南京財經大學校長劉志彪曾指出,整個機器人產業鏈包括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設備制造廠和下游行業應用這三大塊,國內企業目前主要集中為實現下游應用,即通過對國外采購的機器人,為下游客戶進行相應的方案設計,實現利潤。而產業鏈上游無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支撐,關鍵零部件方面仍遠遠落后于外國企業,因此長期受制于人。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