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嚴峻的勞動力短缺與人力成本問題,愈來愈多制造業者開始將工業用機械手臂導入現有的生產線,期更精準地管理勞動成本,并有效提升產品良率及產能,同時達到降低污染、有效節能,以及兼顧產線作業人員健康,減低慢性職災的可能性。 隨著自動化產線的大趨勢來臨,制造業者在產線升級需求上,普遍強調兩大重點:一、機械手臂在產線的生產應用上更廣泛、更多元、更精準、比擬人工的精致作動,以生產出更高品質的產品。另一方面,在轉型的過程中,業者必須降低整合應用的成本,落實有效運用資源,成為自動化生產制造商的首要課題。 勞動力問題重重傳統產線面臨挑戰 在過去勞力密集的年代,制造業必須仰賴大量的人力以應付產量需求,但重復性且精密度高的工作若大量依靠人力生產,便易產生品質良莠不齊、產能不一等許多難以克服的問題。 此外,近年來,歐、美、亞洲等全球制造業、臺商皆開始面臨許多勞工問題,像是缺工,以及管理上的問題。在缺工問題方面,因為大陸政策一胎化的影響下,再加上許多家庭薪資水平提升,使得到工廠做作業員的人數不斷減少,再加上流動率高與訓練成本大增,許多的工廠正苦惱該如何面對缺工這一大問題。 在基本薪資方面,以中國大陸為例,根據彭博社指出,美國銀行(BankofAmerica)分析師LuTing估計,中國工資繼2013年整體平均增加10.7%之后,2014年將進一步走高約11%;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與瑞穗證券亞洲(MizuhoSecuritiesAsia),則預估上揚幅度約在10?15%之間。
而日漸取代中國的東南亞勞動力,其雇傭成本也正不斷增加中,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包含豐田汽車(Toyota)等一百家以上日本企業進駐的印尼卡拉旺市,于2014年第一季將基本薪資一口氣調升22%;首都雅加達的薪資水準則在兩年內上漲1.6倍左右,而越南的河內、胡志明市等都市,近5年最低薪資也增加2倍以上,由于越南政府新訂定的基本薪資提高,令外資企業不得不配合政策、調高薪酬;當勞動成本占營收比率大幅上升后,在中國、東南亞設廠已逐漸不具備跨國企業生產要素的勞動套利吸引力,成為近年來全球制造業經營與發展的重大挑戰之一。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