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已久的核電項目重啟并未在2015年年初如期而至,卻迎來了另一重大消息。1月28日,核電行業自媒體“核電觀察”率先發布重磅消息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下稱中電投)和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核技)合并事宜,已在近日獲得最高決策層簽字通過。 界面新聞記者隨后向業內人士求證,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此消息屬實,但具體合并方案還在制定中,目前不得而知。至此,中國核電三足鼎立之勢將正式形成。 早在2014年2月,業內就傳出中電投和國核技將合并的消息。彼時,中核集團(下稱中核)和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華龍一號”技術方案的討論進入到白熱化階段,中電投和國核技合并消息未在媒體發酵。 2014年4月末,《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報道了兩家央企擬合并重組的消息,此事件進入公眾視野。 2014年6月,中電投總經理陸啟洲在接受《財經》雜志專訪時,坦承兩家公司正在研究合并事宜,并表示,如二者合并,不是規模擴張,而是價值互補。陸啟洲為1951年6月生人,2014年6月已滿60周歲,因兩家合并事宜拖延一年多還未落地,現已超期工作大半年。 一個月后,也就是2014年7月,國核技新聞發言人郭宏波向媒體確認了與中電投合并事宜,稱重組方案已上報國務院國資委。 但2014年9月,業內又有消息傳出,國家領導決定,兩家公司合并事宜暫時不予以推進,需要繼續研究。在此期間,關于核電體制改革的討論再起,業內對于中電投和國核技兩家合并還是采取“核電大一統”的方案有不少爭議。“兩種方案都上報給了國家最高決策層,當時給出的意見是需要再進行研究,所以要先緩一緩。現在看,最高決策層還是做出了選擇。”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作為五大電力之一的中電投,與其它四家電力集團最大的特殊之處在于,其擁有“核電開發控股資質”。核電較高且穩定的收益率,使各大電力公司都希望參與其中。相較華電、華能、大唐和國電四家電力公司只能通過參股,曲線進入核電領域的路徑,中電投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其從事核電的資歷尚淺,核電技術力量薄弱,與核電巨頭中核和中廣核相比,想在核電界站穩腳跟實屬不易。 國核技則擁有技術優勢,是第三代先進核電技術AP1000的受讓主體,負責實現AP1000引進、工程建設和自主化發展,同時也是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CAP1400/1700的牽頭實施單位和重大專項示范工程的實施主體。但國核技卻不具有核電開發控股資質,難以自主開發核電站從中獲益。 “中電投看重國核技的技術實力,國核技看重中電投的資金和核電廠址,雙方優勢互補。”一位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上述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對于兩家公司合并之事,國核技更為迫切,因其存在資金壓力,引進的AP1000技術的示范項目遲遲未能投產,盈利能力有限,下屬單位的盈利狀況也不樂觀。 對于合并重組具體方案,此前有媒體報道,國核技或將成為中電投下屬的一個獨立單位。但據核電觀察分析,兩家公司可能暫時分別保留原有的公司體制不變,成立總公司,負責整合后的事務,國核技現任董事王炳華很可能出任新公司的董事長。 中電投核電事業部內部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后者方案的可能性大,因兩家公司級別一致,不存在誰兼并誰的問題,而是平行合并,國核技不太可能成為中電投下屬單位。 “公司合并重組最為關鍵的還是對人的安排,現在也是在等消息,看怎么安排我們。”該人士說。其所在的中電投事業部與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為“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目前本部人數為30多人。 此前,陸啟洲也指出,兩家公司合并會面臨以下問題:一是必須重新研究制定新公司的發展戰略;二是企業的組織結構要變化;三是最現實的人事問題如何解決。 2005年,還在擔任中電投總經理一職的王炳華曾對外界表明了中電投對于核電事業的雄心,“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中國核電三分天下有其一。”看來,這次,王炳華的愿望有望實現。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