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廣核科技委副秘書長舒睿介紹,中廣核始終堅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2014年科技研發投入達到20.4億元,比上年增長20%。據統計,“十二五”前四年中廣核科技研發總投入已經達到63.5億元。 在專利申請方面中廣核收益也頗豐,年專利申請總量由2008年的55件躍升到2014年的519件,截至2014年12月底累計申請專利1935件,擁有有效專利983件。其中,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的“一種核電機組的事故監控系統及其監控方法”獲得第十六屆中國專利金獎,這使得中廣核獲得的中國專利金獎總數達到兩個,成為少數多次獲得該獎的企業。 核安全級儀控系統(DCS)和核電站控制棒驅動系統分別被稱為核電站的“中樞神經”和“心臟”。2014年,我國首套自主核安全級DCS產品——FirmSys通過德國獨立第三方權威認證,并圍繞在陽江核電5、6號機組的應用,完成核級DCS工程樣機制造和鑒定。在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控制棒驅動系統方面,中廣核攻克了制約自主化的瓶頸技術,打破國外壟斷實現100%自主化,整體性能指標達到了國外先進技術水平,并通過科技部組織的項目驗收。 這一年,由中廣核旗下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參與共同組建的國家能源海洋核動力平臺技術研發中心掛牌成立。海洋核動力平臺,是海上移動式小型核電站,可為海洋石油開采和偏遠島嶼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給,也可用于大功率船舶和海水淡化領域。同時,在新能源領域,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光熱示范工程進展順利;在核技術應用領域,中廣核高端加速器即將投產,為后續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奠定了堅實基礎。 發行中國核電第一股 這一年,讓資本市場興奮的是:中廣核兩大產業板塊先后成功登陸香港資本市場。 10月,中廣核旗下的中國廣核美亞電力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號: 1811.HK)在香港成功上市,成為中廣核新能源板塊的全球唯一平臺。2014年12月,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號: 1816.HK)在香港成功上市,成為全球目前唯一純核能發電的大型上市公司和中國核電第一股。 據介紹,中廣核電力在超額配售后募集資金高達約282億港元,是2010年10月以來至發行上市當日的“集資王”,得到全球頂級的主權基金及長線基金不限價認購。香港公眾超額認購達到286.3倍,凍結資金超過3500億港元,是2010年以來港股的“凍資王”。鑒于中廣核電力的發行規模和良好市場表現,上市后第二天就被確認納入MSCI中國指數。 加上此前在港上市的中廣核礦業(股票代號: 1164.HK),中廣核的核電、核燃料、非核清潔能源三大業務板塊已實現上市。 胡光耀表示,兩大核心業務的上市,大大增強了中廣核持續健康高效發展的能力,并為中廣核深化改革、依法治企、打造國際一流清潔能源企業提供了重要條件。未來,中廣核將依托國內外資本市場,堅持走做優做強之路,積極推動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與此同時,中廣核貫徹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戰略,持續加強中亞、澳洲、非洲等地區鈾資源開發,目前中廣核所屬的納米比亞湖山鈾礦項目鈾資源儲量居全球第三,是我國在非洲最大的實體投資項目,達產后年產量位居全球第二。2014年12月14日,中廣核還與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工業公司簽署協議,協議內容包括在哈薩克斯坦合資建立核燃料組件廠。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