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新春,隆冬將逝。如同這個時節的交替,中國核電行業在經歷近四年的嚴寒之后,似乎也正在一步步接近久違的春天。 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2015年工作部署,其中令行業側目的是首次明確提出,將適時啟動核電項目建設。國家能源局表示,在經過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和充分聽取專家意見之后,目前已經形成今年啟動核電重點項目建設的意見,并已上報國務院批準同意。 聚焦重啟 華龍一號浮出水面 關于核電的重啟,去年更早一些時候,國家發改委也曾經對此有過明確表示,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對核電發展提出的最新要求,即采用國際最高的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啟動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經過近年來的不斷排查和完善,當前中國核電的發展被總體評估為健康、安全,我國核電建設重啟已經具備條件。 2014年11月,國家能源局對福建省發改委、中核集團的請示報告發出復函,稱為推進福清5、6號機組前期工作順利開展,盡快驗證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同意該工程采用融合后的華龍一號技術方案,建設國內示范工程。核電領域資深專家向記者表示,鑒于華龍一號的特殊性,預計最快可能在今年5、6月開工。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把重啟項目聚焦到華龍一號身上,盡管此前猜測重啟首堆很可能是外交層面的決定因素更多一些。現在看來,核電的未來并非是重啟那么簡單,左右核電發展的因素很多,包括核電在內的中國產業發展思維已經發生改變,那么究竟中國核電路向何方,仍是各界關注問題之一。 戰略布局 國內還是國際 核電發展對于我國整個核工業體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起步至今已有30余年,無論是設計,還是在制造、建設、運營維護等方面,中國核電均已積累了相當實力。 據權威部門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每年國內核電設備制造能力在8臺套左右。作為產業龍頭,核電產業可帶動上游、下游相關的裝備制造業等各個方面的同步升級發展。 但很顯然,中國的產能以及制造優勢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在國際核電市場上,近年來俄羅斯的一枝獨秀以及韓國的崛起,令中國核電界壓力倍增。 與國外的核電產業相比,盡管中國核電起步較晚,但幾十年來積累的技術創新以及自主知識產權,足以支撐中國核電產業在國際舞臺上占有一席之地。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在建規模以及潛在市場規模最大的核電發展國家,中國核電品牌如果不能走出國門,則意味著更多的相關國產電力設備以及技術標準或將止步于國門之內,缺少參與國際的機會,這也是行業頗為擔憂的事情。 中國核電,其發展早期還只是國家戰略安全重要組成的一部分。而近年來,隨著中國核安全觀的提出,中國核能的安全開發與利用的理念不斷拓展,從減少大氣污染到調整能源產業結構,角度在不斷更新、不斷有所側重,更近的一步則是核電的“走出去”。 對于核電,當前社會上熱議的國家層面的“推銷”行為,實際上已經將核電發展帶到了另一個層次。在過去若干年里,核電始終是中國在國家策略上一個重要籌碼。中國是核電技術的應用國,引進了多國技術及設備,在當時看來不僅僅是發展的需要,更是國家多個戰略交集后的必然選擇。 而現在,中國已經建立十分完善的核工業體系,核電產業也初具規模。那么,在全世界核電市場全面回暖之際,如何把國內核電的產業優勢轉換為品牌優勢和經濟效益,應該是中國高層決策者考慮的重心。中國核電產業發展已經進入到了以我為主的新時期。雖然它仍將是國家策略中的一個重要籌碼,但現在它不再強調引進,而是要求更多地輸出。 從全世界范圍來看,當前核電的發展正在由二代向三代轉變,在這方面中國并沒有放慢步伐。中國在二代加以及三代,甚至是第四代核電技術方面具有較強的基礎和技術儲備。根據國家層面的要求,今后中國核電建設將以三代核電起步。為此,中國下一步需要做的是進一步擴大三代核電的建設速度和規模。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