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開始,我國工程機械行業進入了一個滯銷調整的發展階段,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歷年統計資料顯示,2012年,86家企業年銷售收入同比下降8.16%,利潤總額下降35.44%,銷售利潤率由2010年的10.78%下降到5.9%;2013年,93家企業與上年同比,銷售收入又下降11.74%,利潤總額下降32.56%,盈利能力滑坡遠大于銷售收入。時至今日,工程機械行業仍然看不到明顯的反轉跡象,企業發展和經營難度越來越大。 面對這樣的發展形勢,有的企業在等待市場企穩回暖,有的企業顯示悲觀,有的企業正在調整發展戰略?傊,這些企業都在思考今后的發展思路和發展方向,思考調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路線圖,思考本企業當前的發展措施和發展動力。在此,根據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里程和特點,談一些淺解,參與共同啟示。 高速發展源于五大動力 首先,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中國工程機械快速發展的輝煌業績,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和發展路線圖下創造出來的,可以引以自豪,但不值得驕傲。其發展動力主要來自于以下五個方面:一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發展,社會活力和人的潛力不斷釋放出來,工程機械和其他行業一樣,一批高成長型企業脫穎而出;二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工程機械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進行密集技術引進和樣機的模擬仿制,是我國裝備制造業中成效突出的一個行業,技術來源便捷,繼承性好,研發成本低;三是國民經濟高速發展,大量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業、開發區建設等方面的高強度投資環境,為我國工程機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大市場;四是具備基本素質的廉價勞動力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五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很長一段時期內,國際工程機械市場需求一直處于5%左右的上升通道,特別是大型工程機械和小型及多功能工程機械增長率達到7%,助推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大發展。 調整方向適應新形勢 如今,這些發展要素正在逐步淡出,表現在市場保有量正從需求增長型向飽和更新型轉換,固定資產投資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產能過剩促使無序競爭加劇,廉價勞動力優勢逐步弱化,國際市場萎靡不振,產品技術發展由引進和模擬仿制為主向原始創新發展,創新難度、創新周期、創新成本都在加大。因此,我國工程機械面對上述發展環境和自身發展特點的轉型,必須調整發展方向和發展動力,才能迎來新的發展局面。
第一,市場競爭方向要逐步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移,要從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中切割更大的市場份額,擴大發展空間。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