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點” 2015年,井噴的新能源客車市場仿佛成了客車行業的金礦,各個企業紛紛染指,準備撈金挖礦。 裴志浩用“一哄而上”來形容這種狀態。他說,“現在,新能源客車廠家約68家,納入前四批購置稅減免的約38家,共480多個新能源客車產品。在目前中國客車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新能源客車廠家一下發展到68家,所以新能源客車產品越來越多。” “一哄而上”搞新能源的直接后果就是,各個企業不得不面對魚龍混雜、無序競爭的亂象。 比如,有的城市購買某個品牌新能源客車的前提是,要求該企業在本地建廠,否則不購買該品牌客車,從而出現了母廠在分地建廠的現象。再如,有的公司在補貼退坡之前突擊采購,一次訂購九百輛新能源客車,約合18億元。錢一次性付清,車分批次交。還如,有的客車企業白送六米純電動客車給公交公司使用。種種不合理現象都表露出心知肚明的利益瓜葛。對此,姚明德提醒大家“小心點!”他說,“這種情況不可能長期下去,政策肯定要調整。肯定會有審計考核緊隨而至。” 據調查,某公交公司本來15輛車可以滿足運營需求,但是純電動客車需要配備23輛,出現嚴重資源浪費。 姚明德經過調研指出,現在公交公司對油電混合特別是氣電混合客車特別歡迎。首先,氣電混合是天然氣清潔能源,屬于國家鼓勵方向。其次,氣電混合屬于新能源汽車范圍享受國家補貼。第三,氣電模式的客車節氣率較高,解決了天然氣客車起步時氣耗量高的問題。 產能過剩與過度價格競爭 2015年,雖然新能源客車市場的高增長強力支撐了客車市場的銷量,但是我國客車市場仍然無法扭轉下滑態勢。與市場需求下降不合拍的則是我國客車企業紛紛擴張產能的大躍進。 裴志浩指出,我國客車行業面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他說,“按照2014年實際產量26萬輛來算,那么2015年產能富裕度就是2.7倍。”他統計,目前,我國客車企業都在紛紛擴大產能,很多企業向3萬輛以上擴展。12家企業將產能擴展到12萬輛,一年共計36萬輛。加上19家企業產能一萬輛,加上宇通的8萬至10萬輛,這樣國內客車行業就會出現約70萬輛的產能。而2014年我國客車市場一年的產能是25萬輛,即使包括輕客也只有40多萬輛。 產能過剩之后,我國客車行業出現了過度價格競爭。曾經出現幾十臺的客車訂單,十幾家客車企業競相壓價的現象。裴志浩認為,“價格競爭是好事,但是過度競爭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客車廠家的過度價格競爭,直接連帶客車零部件企業降價,導致很多零部件企業創新不足,積極性不高。相關零部件企業坦言,“技術創新了,廠家也不一定使用,使用了也不一定能帶來效益。現在能夠維持就不錯,根本沒有資金過度開發新產品。” 康明斯亞太區高級客車市場部經理陳立哲希望,主機廠理性競爭,這樣才能給零部件廠家多一些成本的空間 裴志浩呼吁,要想縮短中國客車產品與國外先進客車產品的差距,應該扶持中國零部件企業的健康發展,使零部件企業的技術得到長足地發展。目前中國客車行業技術創新不足,主要原因是作為中國客車發展最大基礎的零部件產業的創新不足。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