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國人民都眼睜睜看著通用的別克英朗和雪佛蘭科魯茲跑遍全國大街小巷的時候,深入人心的大黃蜂雪佛蘭“金領結”黃十字標簽,無一不讓人感覺到美系車的硬朗科技已經蔓延到國人的平凡生活中。正當大家都沉浸在幾乎被美系車的氛圍淹沒的時候,有些尖銳的聲音冒出來:“科魯茲只是換了車標的大宇韓系車?”“科魯茲是棒子車!” 這些聲音并不會無中生有,事出有因,絕對不是空穴來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如此要找到真相必要會掀開一大段不為熟悉的歷史,到底是美系車被詆毀誹謗,還是韓系車被無情冤枉,但是要給大家留下一個不小的懸念就是,德系車也在這部雜交車里插了一足,科魯茲背后到底是一個怎樣的身份,是純種派系,還是雙門雜交,還是三門雜交?非常有意思的歷史知識回顧和科普掃盲,接著看。 從根源開始,通用汽車最早在1902年成立的凱迪拉克分部在底特律市成立,凱迪拉克正是為了紀念當時底特律市的創始人安東尼·凱迪拉克。之后1904年成立的別克分部和1911年成立的雪佛蘭分部慢慢融入到之前的凱迪拉克,最后組合成通用汽車公司。然而,作為通用旗下的三兄弟,這三個品牌必然不能互相敵對,要各施其職,于是乎,就像今天大家所看到的,雪佛蘭、別克和凱迪拉克,品牌定位按順序從低到高,雪佛蘭如今被定位成平價車品牌。 按照美企的做事風格,不可能放著已經耕好的地不種,重新開辟一塊地,要因地制宜,重新再造。更重要的是,既不能再這塊地上投資太多,又不能讓在這塊地上“種”出來的產品拉低品牌的檔次,于是,雪佛蘭做出了非常聰明的舉措: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市場根據當地市場的需求,通過所謂的強強聯合或拯救地方車企的名義,兼并或者吞并,最后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聲稱與同屬通用汽車的很多其他的子品牌共享技術資源。換句話說,也就是將其他通用子品牌的車型平臺風格改造成自己的產品,這樣做有兩大好處:其一研發成本必然比單獨開發一個技術平臺要低得多,另外,車價、車的品質、車的營銷等等更容易把握和控制。 科魯茲就是這樣一個產物,在2009年巴黎車展上全球首次亮相,之后在2010年第二季度全球同步上市。科魯茲被譽為借助全球的設計平臺,綜合了最先進的科技,全新打造的緊湊型車。然而,一切真相是,科魯茲車型其實早在2008年年末韓國上市,當時并不是以雪佛蘭的品牌上市,而且名字并不是現在的科魯茲,而是通用大宇汽車的LaceTTi premiere,這就是所謂科魯茲是韓系車的來源。 但是,科魯茲“因地制宜”的取名方法并不只是在韓國,通過如此簡單且有效的改名方法,老美對于英國、澳大利亞同樣使用了此種妙招,在英國叫“雪佛蘭Lacetti”,在澳大利亞稱為“霍頓科魯茲”。不過,被稱之為韓系車的原因還在于,這“科魯茲”的外形確實是由通用韓國研發中心主導開發設計的,加上科魯茲的前任別克凱越的圓形車大宇Nubira是大宇開發的,科魯茲在當時首發確實是以大宇品牌名義發布,所以,這兩個原因才是科魯茲被大家稱為韓系車的根本原因。 正如前文所提,科魯茲誕生時被譽為“借助全球的設計平臺”,外形是韓國人設計的,那其動力系統、懸掛和底盤就交給德國人開發。科魯茲的內在設計是和歐寶Astra共用一個平臺,德國的歐寶公司也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一個子公司,是通用在歐洲的一個窗口。科魯茲曾經的DVVT發動機,來自于歐寶的ECOTEC發動機系列,整車的調校和測試都是在德國一同完成,所以說,科魯茲內心流淌的是德國的血液。 所以說,科魯茲穿著韓國人設計的外衣,體內流動著德國人的血液,那難道美國人只是真的就換了一個被眾多網友喜聞樂道的“黃色姨媽巾”嗎?不全是這樣,如今大家能觸及到的最新的2015款科魯茲,并不再由韓國中心主導設計,全新的科魯茲基于Global的平臺,其實就老美的技術,所以全新的科魯茲外觀真的被改的面目全非,也許不止我國國人會有這樣那樣對韓系車的看法,其他國家和地區同樣也有。不過,經典版的科魯茲依然是保留韓國人設計的風格,畢竟,大韓民族,還有念舊的情懷,也是一片市場!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