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車超高速增長時代已經結束,下一步將進入到中高速增長這個新常態”,國家信息中心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對2015年汽車市場形勢作出了如上判斷。 近日,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理事會擴大會議暨2015中國車市發展論壇在深圳舉行。在會上,徐長明對2015年汽車市場形勢進行了分析,并向汽車行業提出兩點建議。 汽車進入中高速增長新常態 徐長明認為,乘用車超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成為歷史。下一步將進入到中高速增長新常態,并還將持續10年左右的時間。據推測,新常態的增速大概在8%-10%,相當于GDP增速的1.5倍。 得出這一推測,主要基于兩方面原因,徐長明進一步解釋。一方面,從國際規律來看,各國汽車行業發展均經歷了兩個高速期。第一個時期超高速增長期,年均增速30%。這一時期,各國水平大致相當。 第二個時期為中高速增長期,年均增速20%。這一階段,我國汽車行業增速低于國際平均水平,大概在13%到15%左右。時間跨度上則高于平均水平,日本為8年,而我國或將為16年左右。 徐長明分析說,正常情況下,汽車行業的增速應是五年一翻番。然而,我國汽車行業在2009、2010兩年的時間里便翻了一番,提前透支了市場。進入2011年,增速便迅速下滑,2011年至2014年是10%-12%。而目前則大概在8%-10%。此外,我國經濟增長明顯分為東、中、西部三個梯度的特點,也使得汽車行業高速增長期從時間跨度上高于國際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社會的外部環境所發生的變化,也導致了這一結果。近年來,我國GDP增長率發生巨大變化。2000年到2007年GDP增速不斷攀升,到了14.2%,而目前則是7%左右,相比2007年下滑50%。 眾所周知,消費、投資、出口分別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從出口來看,2002年到2007年出口高速增長,最高達到35%的水平。這主要是得益于2002年中國加入WTO,出口配額不再受限。如今,出口增速已經明顯下滑。 從消費來看,2000年之前的消費是吃、穿、用,2000年后主要是住和行。 伴隨宏觀經濟的逐步放緩,汽車、住房等消費的增速也是不斷下滑。 消費的下滑,直接導致了投資的減少。包括房地產投資以及基礎建設投資。2014年房地產投資增長率僅為12.5%。出口、消費、投資的共同下滑導致我國經濟不可能再維持以往的高增長。 新常態下的兩點建議 對于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徐長明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方面,汽車廠商及經銷商應盡快主動適應消費升級趨勢,制定出適合區域特點和自身能力的品牌組合。 徐長明表示,未來豪華品牌將以每年1%速度增長,增速高于普通品牌。此外,SUV的增速將高于總體乘用車增長速度。加之,中國消費者的偏好,未來一段時間內,消費升級趨勢都將繼續延續。 另一方面,則要打造新的競爭優勢集合。徐長明說到,新常態下,汽車行業將呈現出兩大特點:市場需求不斷下降;多數品牌新車銷售環節不盈利甚至虧損。這就使得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資源優勢將逐步弱化,能力優勢不斷凸顯。汽車經銷商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營銷等各方面能力,才能夠在競爭中存活下來,并持續盈利。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