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傳》是胡適創作的一篇傳記題材寓言,諷刺了當時中國社會那些處世不認真的人。原文是這樣的:“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該文一方面針砭國人敷衍茍且的態度,另一方面也可見其弘揚科學精神的用心。魯迅也曾經說過:“中國四萬萬的民眾害著一種毛病,病源就是那個馬馬虎虎,就是那隨它怎么都行的不認真態度。” 我參訪過形形色色的企業,包括中國內地、德國、日本等地區的企業,單就技術和裝備而言,我國不但不比別人差,有的反而更先進,但我們和他們之間有一個一眼就能看出的差別,那就是工廠細節——工廠的整潔程度、產品的堆放狀態、設備的保養狀態、工人的裝束甚至表情,這些與技術和裝備沒有關系的細節,恰恰是保持質量的關鍵。參訪中,我們發現,很多企業都有做大事的雄心和魄力,但卻常常缺乏把小事做好的恒心。同樣的設備,同樣的技術,同樣的管理模式,同樣的工作流程,在德國、日本能達到100%的合格率,但在我們中國往往就做不到。很多時候,我們不是輸在資金、設備、技術、管理上,而是輸在了“差不多”上,“差不多”反映出來就是“差多了”。 日本企業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主要有兩大法寶:品質圈活動(QCC)和5S。QCC是讓全員參與來解決工商管理當中的問題,最終使得管理水平越來越高。5S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眾所周知,5S代表整理、整頓、清潔、清掃和素養。前面4個S是手段,最后一個S是目的,也就是要養成員工認真規范的工作習慣。日本工廠通過日常性的清掃和整理,持續地喚起職員的潛意識,以保證每一天、每個人、每個動作的規范。而我國許多企業做5S之所以失敗,不是沒有達到規范,而是缺乏徹底的執行,也就是一個態度問題。若形成不了真正的務實、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那所有浮在表面的東西就將失去根基,最終頂多能成為一個漂亮的花瓶,企業真正想實現提高產品和降低成本的目的也就不可能達到。 (來源:張金.我們到底差在哪?[J]鍛造與沖壓,2013.13:14)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