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力成本,制造業企業轉型等多重影響,近年來江蘇、廣東、青島等當地政府正加大機器產業集群打造,這個市場或成為各路資本爭搶的香餑餑。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加速企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工業機器人業務,旗下埃斯頓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也成為本屆德國慕尼黑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 CEO 圓桌會議唯一一家受邀參加的中國機器人生產商。 據悉,目前不少政府以各種優惠政策扶持龍頭企業、打造產業園區等。有行業人士表示,目前國內機器人核心技術仍處發展階段,市場前景廣闊。值得注意是,在靠政府補貼盈利行業下,應警惕過度熱炒,首先還是要加強自身核心技術培養。 國內扎堆打造千億產值機器產業集群 近期,江蘇省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工作座談會在常州召開,會議研究討論了《江蘇省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推進方案》(征求意見稿);廣州、東莞等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也通過了《推動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其中江蘇省提出,江蘇的機器人研制企業已經超過50家,部分關鍵部件已經能夠實現自主研發生產,近3年來,江蘇機器人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速度超過20%,去年達到450億元。南京埃斯頓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韓邦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南京、常州、蘇州等地區集聚效應已經初步顯現,工程機械、數控機床、電子信息、倉儲物流等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埃斯頓將會發揮在機器人產業發展中的先發優勢,向全球同行傳達了中國將由機器人大國向機器人強國邁進的信心和能力。 廣州提出到2020年將培育形成超千億元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裝備產業集群,其中包括10萬臺(套)工業機器人整機及智能裝備的產能規模及打造2~3個工業機器人產業園。東莞則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700億產值,且近三年將投6個億實現機器換人,打造2—3個工業機器人產業園和6—8個智能裝備產業集聚區。 在日前慕尼黑國際機器人展上,來自南京埃斯頓機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杰高透露,隨著人力成本的攀升,國內制造業越來越多地開始使用機器人來作業,以解決招工難問題和降低人力成本,特別是汽車行業和一般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一般來說,若引用國外設備,回收成本時間較長,而國產機器人設備成本有明顯優勢,但必須要有核心部件來控制成本和自主研發的軟件來滿足各種應用工藝的要求,否則這類企業就很難做下去。 本次最新得IPO名單中,上述公司擬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發行不超過3000萬股,發行后總股本不超過12000萬股,主要從事高端智能機械裝備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機器人產業是其今年首推業務,擁有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 前景廣闊機遇風險共存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不止廣東大力推行智能裝備機器工業集群產業基地。受國內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以及需求端影響,各地智能裝備及機器人產業群和產業園正迅猛擴張,近年來,重慶、上海、天津、青島、蕪湖等地機器人產業園瘋狂擴張,擬實現產值500-1000千億不等,不少批出地塊面積更是從500-5000畝不等。 埃斯頓機器人副總經理王杰高表示,目前核心的技術國內尚未完全掌握,類似埃斯頓這樣自主做核心部件的公司并不太多,大部分公司還是靠引進國外核心部件。 “許多地方政府打造機器人產業園,很多時候為了吸引企業進駐,出臺了很大優惠政策。”他說,現在工業機器人概念成為近期市場最大的熱點之一,不少企業通過獲得免費地塊進行炒作,而高科技類股票尤其是工業機器人方面,成為投資者熱搶的香餑餑,引領了新興產業的炒作風潮。 他指出應警惕這個產業變成下一個光伏,導致產能過剩。畢竟政府補貼也是短期行為,只有自身技術過硬,成本控制在范圍內才可能長遠發展。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