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上半年中國經濟可謂有驚無險,形勢好轉。一季度經濟增速下行至7.4%,引起決策層和各界的廣泛關注。分析認為,這一增速仍在合理區間之內,但經濟仍存下行的壓力。據不完全統計,4月份以來,政府陸續出臺至少17項微刺激穩增長措施。隨著政策落實和顯效,5月、6月經濟數據開始轉好,經濟企穩回暖成為共識。專家認為,二季度經濟會好于一季度。 一季度經濟增速回落至7.4% 下行壓力仍存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GDP為128213億元,同比增長7.4%,比去年四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這一增速為2012年三季度以來的最低點,也低于年初政府設定的7.5%年度增長目標。 對于經濟增速回落的原因,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分析,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外部環境仍然復雜嚴峻;二是我國正處在“三期”疊加階段,即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是政府主動調控的結果。 盡管一季度經濟增速延續放緩態勢,但增速還是略高于此前市場預期的7.3%。而且專家們一致地認為,這一增速仍在合理區間。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對中新網財經頻道表示,目前我國處在轉軌轉型和結構調整時期,經濟增速出現回落是正常現象,7.4%的增速處于正常增長范圍和合理區間。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間時也表示,一季度經濟保持在7.4%的增長水平仍在合理區間,今年的政策目標是經濟增速7.5左右,在7%到8%之間都是合理的。就業是經濟增長的核心,穩增長更多體現在保就業方面。從就業方面來看,一季度就業并沒有因為經濟放緩而下降。數據顯示,一季度新增城鎮就業崗位達到300多萬。 “一季度經濟在合理區間,但是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很大。”在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看來,這一方面來自中長期結構性因素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有來自前期刺激政策帶來的后遺癥,集中表現在產能嚴重過剩直接導致PPI連續25個月下跌,這會對企業效益和下游投資的積極性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
盛來運也強調,同時要看到,外部環境仍然復雜多變,國內經濟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其實經濟下行壓力不僅表現在全國層面,地方經濟的下行壓力不小。除了安徽增速高于全年目標之外,其余30省份的一季度GDP增速未達到年度預期目標。29個省份經濟增速相比去年同期出現了回落。而河北和黑龍江增速更是跌破了5%。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