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的是,中方企業看中的正是他們的技術、品牌、研發能力和遍布全球的銷售網絡,對方企業看中的則是中國較低的生產成本、廣闊的市場和企業的實力。 缺失分析人士認為,日發精機收購意大利MCM公司的動機也不外乎于此。而這也側面反映了我國重型機床行業核心技術的薄弱或缺失。 不可否認的是,我國重型機床行業無論是生產能力還是產品技術水平都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從行業總體上來看,我國重型機床產品水平距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還處于國際分工和產業鏈的中低端。 我國中高檔重型機床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強,主要體現在機床可靠性、穩定性不高,整體機床制造工藝水平與質量有欠缺,核心運行部件的技術水平有待提升,全面解決方案的能力不足等方面,這已成為國產重型機床產品在市場競爭中長期處于被動地位的主要原因。 彭鄂表示,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對關鍵核心技術掌握不夠已嚴重制約行業發展。因此,我國重型機床行業雖已基本能滿足國內市場對各類中高檔重型、超重型機床的需求,但還沒有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世界知名品牌”企業,這與我國重型機床行業長期缺乏自主創新,缺乏對基礎共性技術、關鍵核心技術、前瞻性技術的研究有很大關系。 此外,在重型機床行業內,產能結構失衡,供需矛盾也非常突出。由于過去一段時期內,重型機床市場快速發展,使得原不生產重型機床的企業或其他投資商紛紛進入該領域,所產出的產品基本涵蓋了重型機床產品的所有門類和品種,但絕大部分為通用型和中低端產品,而國內重點用戶領域所需的高檔數控重型機床和服務,尤其是面向高端細分市場的專業化產品供給能力不足,而不得不依賴進口。 比如在機床的可靠性、穩定性方面,國產中高檔重型機床的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平均不高于300小時,而進口高檔產品大多在2000小時以上(國際標準為800小時),且精度的保持性、穩定性也表現優異。
業內人士認為,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源在于我國重型機床企業至今仍存在著“重硬輕軟”的問題,即“重技改、輕工藝,重設計、輕基礎,重眼前、輕長遠”。同時,在行業中還缺乏原始創新和高素質的技術人才、產業技術工人,缺乏追求完美制造品質的企業文化。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