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東風零部件領域為例。最初東風在湖北十堰建廠時,整個卡車的總成工廠和各個專業的零部件廠是同步建設的,所以東風在商用車零部件方面,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優勢。但商用車領域的零部件本身技術含量就不高,東風積攢的經驗并沒有明顯的收益。 北京汽車發展零部件產業更不是一帆風順。2008年才成立的北京海納川汽車部件產業公司,是北汽零部件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該公司成立的背景是,由于當年切諾基國產化后,北汽大批零部件業務虧損,只好將大部分工廠的地賣掉,組建了現在的海納川汽車部件產業公司。 以集團優勢促整零協同發展 針對零部件業務的困境,各大汽車集團都認為,應充分利用集團的資源,形成整零協同作用。“零部件是一個汽車價值鏈中的中堅產品,一定要依托整車才能帶動它的發展。”韓永貴認為,必須堅持零部件產業本地化戰略,打造和優化汽車集團的零部件供應鏈,進一步培養本土研發團隊和形成本地的合作伙伴。 北京汽車的合資企業-----北京奔馳,便將零部件的國產化作為其供應鏈建設的一個重要策略,其零部件供應商的本土化率已經超過50%。“主機廠發展的同時,要將供應商的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這需要整車和零部件的同步發展。” 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陳宏良表示。 廣汽集團常務副總經理馮興亞則建議,可以建立國家專項資金,對汽車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技術的創新給予資金支持。 以技術創新推動市場拓展 國際零部件巨頭德爾福的經驗或許值得借鑒。一直以來,產品研發就是德爾福的投資重點,其在上海和北京設立的三個研發中心,有近3000名工程技術人員,近三年來,其在中國研發的成果專利,每年都在70項以上。技術的不斷創新“是德爾福在中國真正的優勢”。 德爾福汽車系統(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楊曉明說。 植根本土化發展的同時,汽車集團零部件板塊還應繼續擴大海外生產規模。馮興亞的看法是,要“重點打造貼近銷售市場,可帶動產品技術和服務的出口產品”。 以海納川為例。其國際化經營的戰略,使之實現了對全球最大的天窗制造企業英納法集團的并購,并通過對英納法業務的持續管理和整合,提升自身零部件業務實力。數據顯示,海納川今年的營銷額將達到270億元。 韓永貴認為:“要實現汽車產業由大到強,就必須有更多的零部件企業沖進國際百強的榜單。”(Balance) 中國鍛壓協會為促進行業更好的發展,增加采購商與供應商的面對面直接溝通機會,定于2014年9月舉辦全新一屆國際鍛件、沖壓件、鈑金件零部件采購會。供應商名額有限,有意者請速報名!咨詢電話:010-68465045。網址:http://caigouhui.duanxie.cn。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