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時代孕育變革 蘇波認為,當前至未來10~20年,可以稱之為以調整轉型、全面做強為標志的船舶工業3.0時代。我們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始了一個新的歷史征程。 在此之前,我國船舶工業大體上經歷了兩大發展階段:一是1978年到上世紀末,船舶工業實現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的重大戰略轉型,這一時期可以稱之為以擴大開放、走向世界為標志的船舶工業1.0時代;二是上世紀末至新世紀前10年,我國成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國,這一時期又可以稱之為以高速發展、規模壯大為標志的船舶工業2.0時代。 而船舶工業3.0時代的奮斗目標是建設世界造船強國。蘇波強調,衡量造船強國的因素有很多,標志性的因素突出表現為“四個領先”:國際市場份額世界領先;科技創新能力世界領先;質量、品牌、效率世界領先;優強企業實力世界領先。 “3.0時代的船舶行業正面臨著一場深刻的變革,必須全面推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蘇波認為,借鑒先進造船國家的發展路徑,我國船舶工業3.0時代的戰略取向和步驟是,到2020年,建成規模實力雄厚、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好、結構優化的船舶工業體系,力爭在制造業中率先突破,成為造船強國。 在此基礎上,再經過10年的努力,到2030年,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影響力的造船強國。 全面轉型升級 船舶工業3.0時代的核心任務是著力促進兩個全面轉型,推動三大結構升級,不斷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兩個全面轉型的內涵是產業發展動力的全面轉型和產業發展方式的全面轉型;三大結構升級就是推動技術結構、產品結構和組織結構三大結構的升級。 蘇波強調,圍繞建設造船強國目標,促進兩個全面轉型和三大結構升級,下一步要扎實推進以下工作。 全面提升質量品牌競爭優勢。打造主流產品領跑、高端產品做大、海工產品先進的有層次有特色的產品結構,不斷擴大國際市場占有率。 培育壯大世界級優強企業。形成大而強、小而精,大中小企業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企業競爭格局,進入世界造船完工量前10強的造船企業達到5家以上。 構建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支柱地位。產學研用協同,專業化國際化發展,提質增量,將海工裝備制造業打造成為船舶產業發展的“第二引擎”,進入世界海工裝備制造先進國家前列,形成海工、造船“雙輪驅動”的格局。 全面突破配套產業發展瓶頸。自主研發與系統集成全面突破,產業規模和核心能力同步提升,優勢領域實力壯大,薄弱環節顯著改善,成為世界最主要的配套設備制造國。 多管齊下化解產能過剩矛盾。通過政策引導,市場運作,以優化結構為主線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促進產能總量與市場需求、環境資源相協調,產業集中度和產能利用率達到合理水平。 進一步提高融合與開放水平。實現與世界先進制造模式變革并行,軍民深度融合和兩化深度融合;在國際創新平臺上謀劃發展,全球范圍資源配置和價值鏈整合能力大幅提升,在更高層次上實現更大的發展。 加強多層次人才隊伍建設。(Balance)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