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成員的自我教育,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也有其內在的生發機制和動力機制,同時,也有具體的方法可循。 將管理與自我教育結合進行研究,許多中外學者都作出過努力。管理學者曾仕強認為:“管理是一種歷程,起點是修己,而終點則是安人。”“在管理的歷程中,透過好好做人把工作做好。在職場中修煉自己,逐漸提高層次,完成修、齊、治、平的人生任務。”這里所談的管理過程中的“修己”、“好好做人”、“修煉自己”,就充分揭示了管理與自我教育之間緊密的關系。 從管理角度而言,管理的靈魂是教育。員工不是被管理出來的,而是被教育出來的,因此,企業管理最核心的內容就是企業要有有效的教育。 在當今新經濟環境下,企業中知識豐富、思維活躍、活動空間廣泛、自主意識不斷增強的成員越來越多,在此基礎上開展自我教育活動,應該說是最經濟、最有效的管理辦法。 企業成員自我教育生發機制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勒溫認為,人的行為主要取決于內在需要和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人的行為是人與其所在的環境相互作用的函數,個體需要在人的行為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五個層次,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等級的需要,是一種創造的需要,是自我教育的需要,當然也是企業成員進行自我教育、自我超越的內在動力。 自我實現需要可促使企業成員的自我教育行動更加自覺、更有目的、更有計劃和更有信心,從而保證自我教育行動的有效達成。能否促使企業成員產生強烈的自我實現需求感,就成為保證企業成員自我教育目的實現的關鍵。 自我效能感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中一個核心概念,主要指個體對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動所具有的能力判斷、信念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班杜拉認為,個體的自我效能感通過自我認知過程、自我選擇過程、自我體驗過程等三個環節激發人潛在的自我,開發和促進人的自我教育,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企業成員要實現的自我,其實就是社會中的自我,也即馬克思所說的“全面發展”的人的自我。 因此,在管理過程中,企業成員強烈的自我效能感和強烈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對企業成員自我教育的發生、發展將產生重大的促進作用,也對企業績效的實現、企業目標的達成產生重大的影響。 企業成員自我教育的動力機制 1.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矛盾 推動個體進行自我教育的內部動力是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的矛盾。這一矛盾激起個體內心沖突,推動個體去否定、改進和提高現實自我,并努力促成現實自我向理想自我轉化,最終實現理想自我。 自我教育從平衡狀態,即企業成員尚未意識到的自己現有不足的時候所持的心理狀態開始,在自我意識的推動下,開始對現實自我進行評價,形成自我教育的動機,進行理想自我的建構,達到理想自我的實現,從而進入到新的自我平衡狀態,然后循環往復地進行。 2.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發展和同一 企業成員絕大多數都已臻人生自我發展的成熟階段,他們都在不同程度地主動探索人生,通過積極的探索來獲得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性混亂。自我同一性的實質就是現實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同一。如果企業成員能形成積極的自我同一性,那么他就會感到快樂、自信,感受人生之美好;反之,就會形成社會或所在企業不予承認、很難接納的角色。 自我同一性由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森提出。這一概念重視主觀的意識體驗,強調的是“自我同一性感覺”。自我同一性的確立,意味著個體對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夠對自己的理想與價值觀念以及對未來自我的發展做出自己的思考。員工進入企業后就開始了將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整合統一的探索,這一整合統一過程就是自我同一性的確立過程,也是企業成員自我教育動力機制生發的結果。 員工自我教育的幾種方式 自我反思與評價是員工進行自我教育的主要方法。從本質上說,反思與評價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覺活動,是一種積極的自我意識形式,是主體我對客體我的反省。它表現為兩種運動狀態,一種是自我認識和自我體驗狀態,一種是深入到自我內心,是自己對自己的思想道德評判。 當然,我們也必須辯證地看待反思與評價的方法。一方面,這一方法的確構成企業成員自我教育的認識前提,是自我教育主體的一種自覺地規范自己的愿望和沖動,離開了這個愿望和沖動,自我教育就不可能實現;但另一方面,僅有反思與評價還是不夠的,它只是為企業成員自我教育的實現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自我監督與控制主要是指企業成員在單獨活動、無人監督、不會被人發現的情況下,即使有不良的誘因,也能自己監督、控制自己的行為。在西方,不少學者對自我教育中的自我監督與控制有獨到的見解。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善于在沒有任何人監督你和無需向任何人報告的時候,成為一個堅定和勇敢的人——可以說,這就是自我教育課。”還認為:“獨自一人時不做壞事、丑事,沒有庸俗表現的人,才是正常的人。” 自我檢查與批評就是企業成員對待自己的不足或錯誤能認真檢查并作自我批評的方法。孔子曾言:“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內自訟,就是發自內心地自己責備自己,也即自我譴責、自我批評。 企業成員運用自我檢查與批評的方法進行自我教育,重要的是要注意四點: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錯誤;自我檢查、批評不是目的,目的是改過;要有恰當、有效的自我糾錯措施;勇于接受別人的批評。 自我對照與激勵又叫借助榜樣法。古人云:“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應用于企業成員自我教育,就是企業成員向榜樣看齊,借助榜樣的力量來進行自我對照的自我教育,力求使自己達到榜樣的水平,符合企業管理的目標和要求。 親身體驗與實踐。任何自我教育的方法都離不開管理實踐。企業成員自我的現實把握、自我的目標確立都必須深深地扎根于現實生活、管理實踐中。親身體驗與實踐對企業中的成員尤其是青年成員具有重要意義。由于青年生活閱歷、社會實踐經驗相對貧乏,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有待提高,著眼于企業管理實踐,會使他們端正自我在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更自覺地加強自我教育、自我修養。 (內斯塔)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