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造業的現狀 制造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是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支柱型產業,具有重要的戰略和現實意義。我國制造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比如30萬噸的油輪、國防的轟炸機和殲擊機等。我國已經是制造大國了,我國制造業已經從2011年開始超過美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但還遠不是制造強國。為什么不是制造強國?主要表現為創新能力不強。根據統計數據,我國的研發投入占GDP的2.08%,這在原來的基礎上已經是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和工業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較低,美國在2.9%的基礎上還要追加。國際上投入比較高的,比如說瑞典,都大于3%。從企業研發投資來講,我國企業研發投入平均在1.2%,國際上的規則,不大于3%的企業是不可持續發展的。美國、德國、日本分別是4.9%、2.9%、3.8%。我國整個的研發投入很高,可是人均研發投入方面我們是德國、美國、日本的18%、22%、36%。我們目前芯片80%是進口的,我們的數控系統70%是進口的。2012年的統計,我們國家機床的出口是27.5億美元,而進口是136.6億美元,最近保持在1:6的階段。這是我想談的第一個問題,所以我們要提升制造業,發展高端制造業。 二、制造業面臨的新挑戰 第二個問題,我國缺少核心關鍵技術。基礎設計和制造技術薄弱,低端過剩、高端尚未形成。我國的大飛機C919進展很快,正在上海組裝,但里面的發動機都是依賴于進口。我國有16項科技重大專項,其中一個就是高檔機床,我們投入了400多個項目,但都因為可靠性差,很多項目沒有得到驗收。所以我們還是低端過剩,高端缺乏。另外,我們資源浪費,污染嚴重,我國GDP在2010年占世界的7.5%,我們的人口占全世界16.6%,我們靠了大量的能源、勞動力才取得了GDP占世界的7.5%,我們單位能耗是世界平均能耗的2.6倍,空氣污染十分嚴重,我國的資源浪費和污染嚴重必須要改進。 第二,制造業又面臨了新的挑戰。工業發達國家要重新發展制造業,金融危機以后西方國家痛定思痛,發展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要特征的新一輪的科技與產業革命,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比如說數字化、智能化的制造技術已經成為國際制造業發展的趨勢,包括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最近美國號稱大數據有很大的優勢,因為全世界的超級計算機美國占了一大半,全世界重要的工業軟件80%是美國開發的。我們的造船工業、航空工業,有不少軟件都是美國開發的,同時新能源、新材料新的發展也推動了產業革命。 先看下美國的例子,美國的PCAST是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美國2012年提出來要重振制造業在全球的領先地位,而且繪制了路線圖。2012年3月,美國宣布成立制造創新網。這是國家的研究中心,其中第一期就是3D打印、數字化制造和設計、輕量化材料的制造等。第二期正在試點,計劃要建15個。
德國工業科學院提出了工業4.0,它特別強調把物聯網與服務應用到制造領域,能自我預測、自我維護和自我組織學習。美國、英國也不甘落后,比如說航空發動機企業融合于網絡的發展,網絡化、數字化、智能一體化。航空發動機公司已經從過去賣發動機到提供服務,從制造業發展成了現代制造服務行業。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