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要求河北省制定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的方案,這意味著河北從限產治霾進入到根本之道——經濟轉型。目前,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大氣辦”)正在統籌各廳局的意見,并匯總上報給河北省政府,之后,河北省將向中央提交一套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的方案。 在治霾壓力下,河北省經濟轉型已經越來越迫切。雖然已經“壯士斷腕、傷筋動骨”,但“脫胎換骨”的時刻還未到來,而此次方案的研究制定將督促河北盡快推動轉型升級,進入經濟發展的新階段。 大氣辦相關負責人透露,實際上,今年以來,河北省已經超額完成了大氣防治的計劃任務。據今年前9個月河北省的空氣質量分析報告,在1至9月份的273天里,全省11個區市達標天數平均為113天,占41.4%;超標天數平均為160天,占58.6%。與去年同期相比,全省平均達標天數增加了15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數平均減少了11天。 這與河北省“鐵腕治霾”行動密不可分。根據河北省政府提供的最新數據,截至10月底,河北省已累計壓減煉鐵產能1202萬噸、粗鋼產能977萬噸、水泥產能2813萬噸等。鋼鐵、水泥、玻璃等大氣污染排放大戶已經進行了大幅壓減產能。節能減排仍然在嚴格推行。截至10月底,河北省已經淘汰了3532臺燃煤鍋爐,建成53家清潔型煤生產配送中心,完成集中供熱鍋爐煤改氣0.389億平方米,對400多萬平方米的建筑進行了節能改造,燃煤消費量比去年減少1875萬噸。 即使如此,人們的擔憂仍未解除。根據環保部發布的我國第三季度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按照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評價指數,在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10個城市中,河北省的唐山、保定、邢臺、邯鄲、衡水、石家莊、廊坊占據了其中七席,在其余三個席位中北京、天津占據兩席。 全國排名情況與地方官方所陳述的治霾效果并不吻合,矛盾在于雙方對治霾效果的監測標準不同,河北幾大城市要走出“黑名單”,其空氣質量必須發生“質變”,而非微弱的“量變”。 同樣,這種矛盾背后,政府機構與民眾對治霾的認識也不同。民眾期望消除霧霾,每天都能實現類似于APEC期間那樣的藍天。但是,政府部門深知其背后的艱難,相關人士形容,如同將一滴墨水滴入水中非常容易,但要將這盆被污染的水重歸清澈則是一個很長、很艱苦的過程,大氣治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經過一年的壓減過剩產能、改造排放設施、減少煤炭消費,這些依靠末端“減法”治霾的空間已越來越小。工廠關停后,地方經濟發展如何推進?就業如何解決?中央向河北要方案,必須盡快啟動治本之策——結構調整、經濟轉型,而河北將進入真正艱難的“脫胎換骨”階段。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