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當地媒體報道,泰國內閣會議日前結束后,總理巴育對外宣布,會議對交通部提交的復線鐵路建設計劃進行了審議。審議結果一致同意采用政府對政府的形式與中國合作修建從廊開府至瑪達樸深水港的復線標準軌鐵路,建設周期為4年。此結果一出,“準高鐵”再一次成為泰國媒體熱捧的詞匯。在經歷了幾次因“各種原因”時興時廢的“高鐵計劃”后,泰國民眾確信,這一次“準高鐵”真的要來了。 今年8月,泰國國家維護和平秩序委員會批準了總投資額高達2.4萬億泰銖(人民幣對泰銖匯率:1:5.1)的2014年至2022年國家交通基礎設施開發戰略規劃。規劃中最引人注目也是耗資最大的部分是鐵路項目。規劃將新建兩條采用1.435米標準軌距,最高時速160公里至180公里的鐵路,并將在這條線路上運行準高速客運(相當于中國的動車組)和貨運列車。一條鐵路從東北部的泰老邊境城市廊開,經坷叻至東海岸的瑪達樸港,全長737公里,投資額3926億泰銖。另一條鐵路從北部泰老邊境的湄公河港口清孔港到伴帕棲,并與廊開—瑪達樸線匯合,全長655公里,投資額3469億泰銖。 據泰國媒體稱,北京APEC會議期間,巴育總理已與中國領導人達成鐵路建設合作的初步意向。具體合作方案還有待于兩國政府協商談判。若達成協議,不需要招標程序,但是仍需經過可行性研究、環評、設計等步驟。 泰國的“高速鐵路發展計劃”最早啟動于2009年11月,由當時阿披實政府的交通運輸部和泰國國營鐵路公司共同制定,規劃了南北兩條干線,著眼于建立起貫通整個中南半島的國際高速客運鐵路系統。2011年大選后,英拉政府上臺執政,高速鐵路規劃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原本注重建設跨國高速鐵路線路的規劃被調整為率先在泰國國內建成高鐵網絡。隨后,各原定建設方案又進行了多次調整。雖然中泰之間在軌道交通發展方面早有合作,但泰國高鐵發展真正開始被各界關注,應始于2013年10月李克強總理訪問泰國。當時兩國總理在曼谷發表了《中泰關系發展遠景規劃》。根據規劃內容,中方有意參與廊開至帕棲高速鐵路系統項目建設,并以泰國農產品抵償部分項目費用。雙方將在已簽署的《中泰政府關于泰國鐵路基礎設施發展與泰國農產品交換的政府間合作項目的諒解備忘錄》基礎上,探討相關事宜。這一合作方式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大米換高鐵”。但隨后泰國政局發生變化。今年5月,泰國軍方接管政權后,宣布暫停一切英拉時代的大型基礎設施工程,并進行審查,包括高鐵項目。曾一度有言論認為,泰國軍政府計劃放棄高鐵計劃,中泰高鐵合作也已經流產。 泰國智囊機構開泰研究中心認為,與英拉政府的高鐵計劃相比,巴育內閣剛剛批準的東北線復線鐵路方案的經濟效益更高,且可與計劃中的中老鐵路相銜接。該線路定位為客貨兩用“準高鐵”,不僅將給中泰貿易、中國商品出口及能源進口提供新的通道,同時也可形成昆明—西雙版納—瑯勃拉邦—萬象—芭堤雅—曼谷的黃金旅游線路。下一步,泰國交通部還將啟動從曼谷通向南部泰馬邊境的南線標準軌鐵路建設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一旦建成,中國將增加一條通過泰國南部巴巴拉深水港進入印度洋的出海通道。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