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影響了國家和民族的過去,也牽引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文化建設不僅關乎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關乎員工的成長和幸福,還關乎社會的進步與和諧。因此,所有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都會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并積極擔當,身體力行,做企業文化的倡導者、引領者、建設者和守護者。 美國管理學家科特和赫斯克特提出,企業文化在下一個十年內可能成為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IBM公司創始人沃森說:“任何一個組織想要生存、成功,首先必須擁有一套完整的信念,作為一切政策和行動的準則。處在千變萬化的世界里,要迎接挑戰,就必須準備自己挑戰,唯一不能變的就是企業理念。換句話說,組織的成功主要跟它的基本哲學、精神和政策動機有關。思維和理念的重要性遠遠超出技術經濟資源、組織結構、創新和時效。”在經驗管理和科學管理理念日益式微、文化管理方興未艾、品牌戰略大行其道的情況下,依靠文化的力量贏取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已成為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必然選擇。 任何具有全球視野的中國企業和企業家,都會站在這個角度思考企業發展的戰略問題。潞安集團企業文化建設的新思考由此而來。 企業的使命企業是社會的經濟細胞,企業文化建設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有責任在實現上述目標的過程中承擔歷史使命。當今之世,企業的產品和技術已成為各國文化的象征和載體,能影響世界的產品和技術由此成為發達國家輸出本國文化和價值觀的利器。美國的可口可樂、微軟、蘋果,日本的豐田、松下、索尼,韓國的三星、LG,這些產品、品牌所到之處,即是該國文化播種生根之處。 從世界500強企業的發展規律來看,企業的持續競爭力主要不是來自企業外部,而是來自企業的組織和文化。一方面,企業發展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一個企業無論有多么完善的管理制度,采用多么先進的管理系統和工具,最終都要通過人來實現。人的主觀能動性決定管理執行的有效性。企業文化的內化,可以通過無形的精神力量激發人的主動性,提高人的自覺性,增強人的責任感,以及通過觀念形態的管理方法論指導提升人的價值創造能力。在由戰略引領向價值引領轉型的過程中,支撐企業發展的是一種崇高的使命、堅定的信念,是核心價值的驅動,它產生的凝聚力、執行力、創新力是其他任何力量都不可比擬的。另一方面,企業文化外化,可以通過產品和員工群體風貌形成企業的價值,讓顧客和社會獲得實際的價值體驗,從而在顧客和公司之間建立起價值選擇關系,贏得顧客,拓展市場,企業也會因此獲得可持續的發展,實現基業長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