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無為而治”。無為是順應客觀規律,因勢利導,不做那些沒有效率、沒有效益、沒有效果的事,節約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追求由“從無到有”向“從有到無”的轉變,從而達到更好的目標。優秀的領導善于授權管理、抓大放小,不事必躬親、面面俱到。給別人留點空間,給自己留點時間。員工看不見領導,而時時能夠感受到領導的存在,有高度的自覺和自律,高度的“制度信譽”。 企業文化中的危機意識彼得-德魯克說:“企業的首要任務是生存,企業唯有重視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才能創造企業的生機。”企業本質上是經營風險的組織,求生存永遠是企業的必修課。 對于企業而言,危機管理是國際化大企業的重要工作,需要企業正確研判、科學把握世界經濟形勢,審時度勢,積極應對,超越發展危機。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仍然處于復雜多變的危機中,潞安集團提出,必須樹立“超越危機”的意識,要像對待安全一樣,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面對危機,不要光說“不能辦”,要多說“怎么辦”,不能回避矛盾,要敢于知難而進,爭取不出事,有事不怕事,壞事變好事,要從容而決斷,把握應對危機的主動權,做到化危為機。 超越“紅海”則是化危為機的重要路徑。當今世界一流企業已經超越了以你死我活競爭為主要特征的“紅海”戰略,紛紛走上了創新驅動、競合雙贏發展的“藍海”戰略。 超越“紅海”,主要包含兩層意義:一是在行業中保持領軍優勢,占據競爭的絕對主導權,做行業“游戲規則”的主導者;二是能夠主動放大優勢、集成優勢、嫁接優勢,進行業態創新,謀求競合雙贏發展,實現“無中生有、有中更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