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資金不可怕,沒有市場不可怕,沒有人才最可怕”。 “人贏則贏”。相信這些話對任何一個企業負責人來說,都不陌生。畢竟早在幾年前,“21世紀,最缺的是人才”這種認識就已經被廣為傳播。 但是否有人要問,那么人才最缺什么呢?無疑,平臺和心態這兩者是必選項。 新時代的“大工匠” 2013年9月6日,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重工)舉行首批大工匠、高級技師、技師聘任儀式。據統計,首批成為公司大工匠5人,還有11位高級技師和48位技師。 據悉,為了這些大工匠能有施展抱負的舞臺,中信重工還將建立大工匠工作室,組建創新工作團隊,為其發揮更大作用提供最好平臺。同時,提高其相應待遇,在收入結構中的技能工資部分,按每月5000元的標準發放。 這種做法不僅使得中信重工的人才戰略落到了實處,也給了更多年輕的技術人員以奮斗的目標。
實際上,記者認為人才戰略本質問題在于有沒有好的土壤,這個土壤不僅使你自己的花草能夠長大,你從外面移植過來的花草也要長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特有的企業文化。 當然,大工匠僅僅是中信重工金藍領工程中最閃耀的一個點。中信重工的人才戰略計劃,會按三個層次實施:一是建立院士專家顧問委員會,打造高端專家團隊。目前受聘公司院士專家顧問委員會的有10名工程院院士和3名在各科學研究領域有卓越建樹的專家。院士專家顧問委員會將發揮三個方面的主要功能:一是在企業戰略決策上發揮咨詢作用;二是在各專業領域確立研發方向、目標和研發項目實施上發揮指導作用;三是在各院士專家研究領域科研成果轉化應用和產業化上發揮催化作用。
二是實施首席技術專家制度,構筑人才中堅力量。比如任命15名在公司關鍵技術崗位的領軍型人才為首席技術專家。所涉及行業包括:活性石灰工藝及裝備技術、大型礦用磨機技術、余熱發電技術、礦井提升裝備技術、鉆機與掘進裝備技術、防爆絞車與閘控技術、大型鑄鋼工藝技術、立磨技術、破碎裝備技術、選礦裝備技術、變頻控制技術、熱加工工藝、選礦工藝、水泥工藝等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