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個核電建設項目招投標、三代核電技術多項關鍵設備國產化取得突破,這些利好消息為核電設備制造企業增強了信心。”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臻9月初在中國核電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在未來一個階段,核電發展還將大幅提速,預計到2020年我國核電投產運行機組將達約6000萬千瓦,是目前裝機容量的四倍。 核電擔當重任 在專業人士看來,在眼下風電、光伏受制于設備、儲能、發電上網“阻滯”的情況下,要實現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提高到15%的目標,還必須依靠大規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核電。 葉奇臻表示,從環境、資源角度來看,核電與火電和水電相比在節能減排上更具優勢。核電鏈的溫室氣體排放只是同等規模煤電鏈的百分之一左右。到2020年,按發展6000萬千瓦核電替代煤電計算,一年可以減排二氧化碳5.74億噸,占2020年全國排放總量的6.8%。 “相對風電而言,核電較風電更有效替代化石能源!比~奇臻說,一臺百萬千瓦核電機組與平均2兆瓦風電機組相比,相當于2000臺風機,2000臺風機將占領一大片土地,如果全部用風電來替代能源的話,恐怕還沒有那么多土地可以利用。 “中國在建核電機組目前占世界核電的40%~50%,是在建核電機組全世界最大的國家!比~奇臻強調,即使這樣,我國核電占總發電量的比例也只有1%~2%,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他表示,世界平均核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14%~16%,如果我們要達到國際平均水平,中國未來核電裝機總容量應該為1.5億~2億千瓦,也就是說中國發展核電的空間還很大。 與此同時,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張克林也表示,發展核電已成為中國實施能源發展戰略,調整和優化能源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節能減排的戰略舉措,未來核電行業發展將迎來更好的契機。 目前我國已運行核電機組為17臺,裝機容量為1500萬千瓦,在建機組24臺,裝機容量為2600萬千瓦。預計到2015年底,總裝機容量將超過4000萬千瓦;到2020年,投產運行機組約6000萬千瓦。 關鍵設備國產化 設備國產化是我國核電自主化發展的關鍵和批量化建設的前提。
葉奇臻對記者說,目前世界上在建的壓水堆三代核電主要有AP1000和ERP兩種,其中AP10004臺核電機組全部在中國建造,目前國內制造企業已逐步掌握了AP1000關鍵設備的制造技術,已具備自主生產制造后續機組主要和關鍵設備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