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有色金屬加工企業利稅總額1144.7億元,同比增長5.8%;利潤額754.4億元,同比增長1%,占有色金屬工業總利潤的45.3%。但是全國規模以上銅加工企業實現總利潤267.4億元,在產量同比增長10.8%的情況下,利潤只增長了4.2%。 今年1~5月份,有色金屬加工行業經濟運行情況總體良好。從統計數據看,4564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485.5億元,同比增長18.3%,占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47.1%;實現利稅400.1億元,同比增長12.5%,占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利稅的46%;加工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3.1%,比去年同期回落0.1個百分點;資產利潤率為5.9%,比去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企業效益指標在繼續下降。 銅加工業面臨的挑戰 銅加工產業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加工成本上升。原材料、能源、勞動力及環境成本的全面和持續上漲,使絕大多數銅加工企業在盈利和虧損的邊緣上徘徊,虧損面不斷擴大。 銅價長期高位震蕩,給產業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首先,銅材在傳統應用領域被其他材料替代的可能性在增加。其次,銅材向新應用領域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約。 與此同時,銅加工業領域的投資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投資項目產品方案雷同,加劇了國內市場銅加工材的同質化競爭。而且,銅材加工費持續走低,加工企業微利運行甚至虧損,給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困難。 “十一五”期間,國家為加速結構調整而鼓勵發展銅加工業,銅加工業獲得較多支持并吸引了巨大投資發展高精銅板帶等銅材產品,但是這些項目并沒有獲得理想的回報,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欲速而不達。 銅加工材中的大宗產品,主要指占全國銅材產量50%的電力工業用銅線桿,由于加工技術控制不嚴格等原因,導致產品質量保障程度差,并長期困擾著行業的整體發展和進步。 以市場需求為基礎 合理建設產能 根據上半年銅加工材產量預計,2013年,全國銅材產量會達到1350萬噸,產能將超過1600萬噸。產能產量會比2012年有所增長,但增幅會下降。產能利用率繼續走低,產能過剩程度持續上升。 就世界經濟而言,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經濟都有回暖跡象,但回暖速度很慢。銅加工產業無法把轉移過剩產能的希望過多寄于國際市常金融危機后調整過的、國家鼓勵出口的提高退稅稅率政策,對有色金屬加工材而言,也已經用到盡頭。擴大內需、拉動國內消費仍然是未來一段時期市場需求的主要牽動力。 對大部分產品而言,降低制造成本對維護和發展銅材傳統市場以及開發新市場都將是至關重要的。在此問題上,企業的工作主要將集中在幾個方面: 第一,提高傳統加工工藝的技術經濟指標,最大限度節材、節能。第二,強力推動以取消熱加工工序為主要標志的各類短流程工藝,實現節能、節材、縮短工藝周期,降低制造成本。第三,重視新合金設計研究,在保證不損失材料性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將原合金組分中,價格較高的組分金屬完全或部分替代,并全面展開適應性技術或工藝調整,降低合金制造成本。第四,全流程嚴格成本控制和物料平衡管理,強化工藝廢料的回收。 在對有色金屬加工項目過熱投資仍然沒有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加工企業自身務必要高度重視在建項目產品方案調整和按戰略發展規劃轉型升級的新產品開發建設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