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與企業HR應變 在一個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我們如何具體運用《孫子兵法》中的思想去尋找企業最優的人力資源管理組織架構呢? 如果企業的主管能夠把自己想象成軍隊的指揮官,那么他必須認識到自己需要根據快速變化的戰場情況(而非任何預知的信息)來組織、部署他的兵力。《孫子兵法》中關于“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的論述從應對市場競爭環境變化角度講,我們可以這樣推斷:靜態的人員組織架構只適用于靜態的市場環境,最優的人員組織架構應該是靈活的,動態的,可以因市場變化而及時調節的。 另外,《孫子兵法》對“勢”與“人”的關系,以及將領的責任也有深刻的論述:“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任勢。”這其中的要點是“勢”在前,“人”在后。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會去努力發現、創造有利的態勢和機會,并不對下屬求全責備,而是能依不同的形勢去選用合適的人才,來掌握和利用態勢和機會。因此我們不妨認為:最關鍵的,正如指揮官應能看到戰爭中的“勢”一樣,企業主管應能把握商場上的“勢”,及時組織合適的人力,抓住商機;而不是被動地對下屬求全責備;人員的組織架構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必須能因“勢”的變化而變化,讓合適的人才在合適的位置上,掌握好機會,發揮出作用。 但是,在一個商業化的、充滿各種矛盾和不確定性的企業中,如何實現上述目標呢? 在許多企業,由于管理層被動地應對迅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人力資源管理被這些市場力量搞得“一團糟”。當新技術、新產品正快速進入市場時,公司必須組織不同的團隊,以不同的“新項目組”的形式,來開發設計新產品、新服務和新的解決方案。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主管常常會有很多的疑問和困惑,并且被一大堆日常瑣事搞得焦頭爛額。一大困惑就是如何有效地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確保員工能在“混亂”中高效積極地工作。是否有一個最優的組織架構來解決這一問題呢? 事實上,企業主管必須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并從動態層面考慮“優化的組織架構”。他們應牢記孫子的教誨:“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一個理想的項目化的企業,其組織架構應有三個特征,首先是“靜態”的部門服務于“動態”的項目團隊;其次是部門之間的界限如同虛設,員工可橫跨這些界限工作而不受不必要的行政約束。最后是讓所有中上層經理接受變革管理的培訓,使整個管理層能充分理解組織架構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 一個項目化的企業就是其絕大部分員工在“項目”上而非“部門”里工作。同時每個項目都有明確的范圍、完成時間和所需資源。這與那種大部分人員都進行日常固定工作的企業(如產品制造企業、飯店或酒店)有很大不同。典型的項目化的企業包括管理咨詢公司、土木工程承包公司、IT系統整合和服務公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