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小幅回升 經濟增長趨穩 事實證明,國家出臺一系列穩增長舉措,成功穩住了市場預期,并帶動了7月份制造業PMI逆季節小幅回升。而7月PMI反季節上升,只有在2009年國家出臺4萬億政策,實施積極的貨幣政策支持后出現過。 而且,從2005年以來,我國制造業PMI指數第二次反季節上升,說明從6月份中旬起,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一攬子投資、出口、消費促進政策,使得制造業樂觀預期有所抬頭,說明制造業回暖主要得益于國家政策微調帶來的預期改善。 實際上,今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小幅回落,市場預期持續走低,與實際經濟走勢出現一定反差。不過,7月份制造業PMI指數小幅回升,表明未來經濟增長趨穩。而且,進入下半年之后,市場對經濟趨穩的預期逐漸增加。在宏觀經濟政策支持下,市場需求大體平穩,從7月份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看,未來出口需求有望有所恢復。 有關人士指出,雖然7月份制造業PMI新數據令人樂觀,但并不能說明經濟已經企穩回升,未來要看綜合數據。7月份,我國用電量、運輸、信貸等相當多數據仍在往下走,只有當消費、工業增加值、金融、運輸量等數據都逐步向好,才能說經濟企穩回升。 根據預測,由于去庫存減弱,我國制造業PMI短期企穩,主要原因是:7月PMI由6月50.1小升至50.3,好于市場預期;生產和新訂單均略有回升,與高溫天氣有關,也表明需求短期低位企穩;購進價格大幅反彈,有助于緩和去庫存壓力;就業指數明顯回升,應該難有刺激政策出臺;今年PMI樣本變化,5月份曾出現淡季大幅反彈,而7月份淡季企穩的持續性還需要觀察。 不過總體來看,7月份制造業PMI雖然超過預期,但經濟依然弱勢,總需求萎靡不振,特別是經濟運行的問題,仍突出表現在產能過剩矛盾未見明顯緩解。估計未來的經濟形勢,制造業仍會繼續放緩,去產能還會繼續。而且,小型企業PMI位于臨界點以下,仍面臨著資金緊張、勞動力成本增長過快、技術落后等諸多困難和問題,需要繼續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