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玉明在第九屆中國核能國際大會上表示,從當前的發展勢頭來看,核電發展有可能超過規劃預期,達到更高水平。 徐玉明所指的規劃正是國務院去年10月討論通過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該規劃提出,至2020年,運行核電的載機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按照2020年我國在運在建核電總裝機容量8800萬千瓦來計算,我國核電總投資規模將高達萬億元。如果按核島、常規島、輔助設備國產化率分別為70%、80%、90%計算,那么未來十年國內核電設備企業將分享超過3000億元的市場。 相關人士認為,今后國內技術領先的核電主要設備生產廠商將成為最大的受惠者。目前具備核島成套設備制造能力的主要是中國一重、二重重裝、上海電氣重型廠等;而常規島設備制造則主要集中在上海電氣、東方電氣和哈動力。 隨著我國核電建設高峰期的到來,原有生產體系已經滿足不了需求,技術研發也需要市場化競爭機制來推動,為了激發市場活力,近日國家核安全局批準四川華都、中科英華、青島蘭石、無錫華爾泰和江蘇海獅五家民營企業獲得核電設備設計制造資質。 可以看出,核電設備制造民營化趨勢已顯現,民營上市公司中的優質企業在不久的將來也將成為這個行業的新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