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高檔數控機床及所用的刀具絕大部分靠德、日、美、瑞士等機床強國進口。中國高速發展的汽車工業與國防工業重點工程所需的數控機床,拉動了國際機床強國的發展。國內機床企業所需的一些高檔數控與精密機床多采用進口機床,中檔數控機床競爭不過臺灣地區、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中等機床制造國家。從2012年機床進口數據來看,數控機床進口額增加6.03%,盡管中國機床工具協會的統計,重點聯系企業新增訂單連續22個月負增長。作為產業鏈的重要環節,功能部件進口量更大幅度提高,機床主軸用的高精度軸承幾乎全部進口。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世界著名機床工具企業在華都有經銷商、生產基地(用SKD辦企業以避稅)。如美國哈挺公司,專業生產小型數控車床及加工中心,近年快速擴大在華生產能力,計劃從月產100臺增加到300臺,并在全國各地設立十余家具有4S店性質的銷售服務店。北京Fanuc合資公司,這幾年在華最高年產量為5.2萬套各種數控系統及伺服、主軸系統,現在準備搞新的一期工程,達到月產兩萬套的能力,并細分市場,進行二次開發,增加相應的銷售服務人員。 雖然我國大型機床生產企業在國際機床企業排名靠前,如沈陽機床集團排名第一,大連機床集團排名第四。從面子工程看,中國機床工業己躍居世界第一位,但業內人士及用戶自己心里都有一桿秤。如處在世界前十位的德國DMG公司是由三家機床廠聯合組成,每個廠僅有二三百人或稍多一些,總計才有近千名員工,與沈陽機床集團、大連機床集團擁有員工數以萬計相比,是喜還是憂呢? 我國機床工具工業走了一條與世界各機床強國不同的路子,是求大求全,不專、不精、不強的企業發展路子,還是中(小)而專,專而精,精而強的模式?因為機床工具行業品種繁多,屬小批、成批生產范疇,要靠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經驗積累,要有一批熟悉用戶工藝及機床結構的技術人員與擁有技術訣竅的技師及專業技術工人。
孰優孰劣,市場及用戶將取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