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于造船與航運業復蘇的預期日漸強烈,促使雙方共同“趕底”。中國造船企業在其中則表現得更為積極。上半年,中國造船企業承接的境外船舶訂單同比增幅超過150%。一直以來,中國與韓國承擔著全球半數以上的船舶出口規模,其中中國船舶工業出口比例在80%以上,屬于典型的境外依賴型企業。 利潤下滑導致業績欠佳 與增多的漂亮訂單相比,利潤的下滑則讓企業業績變得不那么美妙了。 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1~8月,船舶行業80家重點監測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291億元,同比下降13.3%。其中,船舶制造企業1186億元,同比下降27.8%;船舶配套企業161億元,同比下降23.1%;船舶修理企業79.9億元,同比下降7.5%。主營業務收入1532億元,同比下降16.1%,實現利潤總額43.1億元,同比下降61.2%。 因此,與新船訂單增加引發關注相比,更需要注重的是新船的價格走勢。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國際新船訂單大幅增加,但價格并未出現明顯的上漲,只能用“企穩”來形容。 甚至有人認為,由于國際新船價格已經調整到位,從目前的價格水平看,船企接單已經基本無利潤可言。 在這種情況下,不斷提高造船效率和降低造船成本成為船企提高獲利空間的關鍵。那些有實力的造船企業,則可以選擇性地承接新船訂單,如更加節能環保的船型以及一些高附加值的船舶。 因此,轉型升級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主題曲,也是船舶行業的當務之急。一方面,船市低迷,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漲價、人民幣升值等使我國船舶工業長期仰仗的低成本優勢正在消失,而國際社會對船舶綠色、節能、環保的要求日益提升。 在技術成為競爭重要籌碼的環境下,我國造船業“粗放增長”的道路走到了盡頭,迫切需要轉型升級。中國骨干船企更應加強安全、節能、高效、環保等領域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加快主流船型優化和升級換代,搶占技術制高點。 一些企業雖然年年講、月月講轉型升級,但缺乏轉型升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自然也就缺少轉型升級的方法。有的企業換個領導班子或換個主要領導,情況就大不一樣。 這就是說,在認識到位的情況下,船企還要充分關注轉型的固有規律,雖然轉型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但也不能盲目亂轉,更要做好持之以恒的心理準備。 有業界專家認為,今年將是航運業企穩過度的一年,未來一段時間航運市場將繼續恢復,這對船企來說肯定是利好。不過目前更令人擔憂的是,國內主要造船企業仍未逃離業績孱弱的局面。如果能借此來倒逼造船企業持續增加訂單,形成航運與造船的良性互動是再好不過了。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