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四化”造車理念的指引下,底盤架構也開始向電動化、智能化、集成化、輕量化的方向轉型。與智能汽車的高安全性、低NVH、快速響應和節能減排等需求相匹配,線控底盤成為主機廠的必然選擇,因此催生出廣闊的市場空間。 據蓋世汽車研究院預計,到2026年國內乘用車線控底盤核心系統的市場規模將達到650億元,2022-2026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5.4%。其中,線控制動、線控懸架將成為主要增長部分。 ![]() 面對廣闊的線控底盤市場,國內底盤零部件廠商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路徑,相關產品適配更靈活、成本更低,使得國產替代開始呈現出極大的成長空間。在此背景下,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提出了“智能底盤技術發展需要實現線控化、一體化融合控制和產業鏈的自主可控等目標。”以比博斯特為代表的智能底盤解決方案供應商紛紛加快了技術創新和產品量產的步伐,并致力于打造全棧智能底盤解決方案,以助力汽車的智能化發展,提高產業鏈的自主化滲透率。 從功能比拼到性能較量,智能底盤的新課題 按照技術演進路徑,汽車底盤的發展可以分為“1.0傳統汽車底盤階段”“2.0 軟硬一體的區域集成階段”和“3.0軟硬分離的跨域融合階段”。當前,底盤市場正處于充滿變革和陣痛的2.0階段。在電動化和智能化的雙驅動下,底盤正從基于功能比拼線控底盤的優勢,向基于性能比拼線控底盤的優勢發展。 ![]() 圖源:比博斯特 現階段,線控底盤主要有五大核心執行系統,包括線控制動、線控轉向、線控懸架、線控換擋、線控油門,其中線控制動和線控懸架已進入市場化驗證階段,處于規模商業化初期。此外,底盤域控制器是實現底盤系統的集成與協同控制的“腦”,發揮著重要作用。 ![]() 底盤技術的變革讓國內線控底盤自主開發充滿了機遇,但也面臨著各種技術挑戰——首先底盤作為汽車的基石,對其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嚴苛的要求;其次,在軟件定義汽車的背景下,為實現域控的高度融合、功能的快速迭代以及更優質的用戶體驗,底盤自主開發不僅需要更敏捷和更高效的工具鏈,還需要強大的產業鏈布局來保駕護航。 近年來,國內汽車技術已經在軟件、硬件、數據、測試等全維度的產業鏈迎來了爆發式發展,加速推動汽車底盤朝突破性方向前進。以線控制動發展為例,電子液壓制動(EHB)已成為行業的主流方案,并進入量產階段。其中Two-Box產品由于其分體式結構,主機廠能夠根據車型需求靈活選擇制動系統的配套方案,成為當前線控制動的主流產品;One-Box產品則實現了ibooster+ESC的深度集成,具有結構緊湊反應靈敏、成本更低的優勢,有望加速搶占線控制動產品的市場份額,成為L3以下級智能汽車的線控制動主流解決方案。 高安全、高可靠、高集成,比博斯特智能制動產品達產交付 基于產業鏈的發展現狀,以及高安全、高可靠性、高度集成的行業要求。以比博斯特為代表的國產企業正憑借其生產制造優勢,從產品研發、測試驗證到量產交付積極打造智能制動產品方案。 目前,比博斯特集成式線控制動系統(BIBC)、電液式線控制動系統(BEBS)、電子車身穩定性控制系統(BESC)、制動防抱死系統(BABS)等均已進入量產階段,全棧智能制動產品年產能達200萬套。 ![]() 圖源:比博斯特 從產品研發與量產交付來看,比博斯特的One- Box產品基于液壓的高集成度電子制動系統,集成了eBooster、ABS、ESC、EPB等功能,并支持ADAS功能,同時具備底盤一體化控制能力,滿足L2以上智能駕駛要求,具有高集成度、高性能、高安全、高冗余性等突出優勢;BEBS(電液式線控制動系統)+BESC(電子車身穩定性控制系統)形成的分體式液壓線控制動Two-Box產品憑借其量產經驗,能夠更為靈活地根據主機廠需求選擇制動系統的配套方案。 在“2023第三屆汽車智能底盤大會”上,比博斯特(上海)汽車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澤金表示:“預計2023年年底Two-Box的出貨量將達到15萬套,同時One-Box產品獲得了多家頭部企業的客戶定點,2024年年初會量產交付。”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比博斯特啟動了第二代Two-Box和One- Box的產品研發。 相較于第一代產品,第二代Two-Box產品在踏板感可調、冗余安全等方面有了新的提升,同時可實現100%制動能量回收,顯著提升續航里程。當前,比博斯特的產品方案已經得到了零跑、吉利、五菱、長安、北汽以及海外等等客戶的生產配套項目。第二代One- Box產品除了建壓能力的提升,還增加了BRBM冗余模塊,以滿足區域集成的架構需求,并實現了行車制動控制、EPB、ESC等全冗余的制動功能,完全滿足L3以上自動駕駛需求。今年冬季,第二代One- Box將實現裝車,以及搭載客戶的車型進行性能標定。 從測試驗證來看,比博斯特初步建成了全方位的智能制動產品的匹配測試能力。在北京和上海研發中心,基于功能性能試驗臺、HIL測試臺對產品進行充分的測試驗證。此外,比博斯特還設有鹽城高附試驗場和五大連池專用低附試驗場,以保證產品驗證試驗場地需求。目前,其Two-Box產品在性能和環境耐久性測試等方面均已通過主機廠指定的第三方測試,所有產品都完成了高附和低附性能標定;同時,比博斯特還通過了GB/T19001、IATF16949等質量管理體系及ISO26262汽車功能安全ASIL D等認證。 產品性能除了要“自證”優劣,更要接受行業的“他證”檢驗。基于客觀性的考量,比博斯特還與行業的頭部第三方試驗場和多家有CNAS資質的供應商建立了合作,以保證DV試驗的認可度。 ![]() 圖源:比博斯特 展望未來,下一代軟硬分離的跨域融合集成式線控底盤架構將成為行業的大勢所趨。對此,比博斯特率先進行了全棧智能底盤解決方案的布局,積極構建服務化大底盤域控生態。 順勢而為,比博斯特打造全棧智能底盤解決方案 基于Autosar架構平臺,比博斯特搭建了完整的技術方案實施路線,為客戶提供包括控制器、執行器、軟件在內的全棧線控底盤解決方案,全流程保障產品規劃順利落地。 ![]() 比博斯特技術方案全景圖 面對呼之即來的下一代“跨域融合集成式線控底盤架構”,比博斯特啟動了電子機械制動(EMB)、線控轉向(SBW)和底盤域控制器的研發。當前,EMB已完成A樣的開發和測試;線控轉向產品完成了B樣的開發,正搭載在整車上進行功能的測試驗證,并計劃于2026年完成EMB和SBW的量產交付。作為底盤一體化融合的產物,底盤域控制器可優化整車功能與駕乘體驗,當前行業正處于發展初期。在底盤域控上,比博斯特進行了以太網接口和網關模塊的探索,實現了底盤執行器之間的信號的高速傳輸和處理,助力完成底盤一體化的集成控制。 針對線控懸架,比博斯特完成了相關資源的整合以及線控懸架控制器的開發。謝澤金表示:“我們計劃于2024年實現線控懸架控制器產品的量產落地,以此打通全棧底盤線控執行器,真正實現服務化大底盤域控生態的構建。” 沿著智能底盤的技術發展路線,比博斯特在底盤制動層面為產業鏈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全棧的產品方案;依托于核心執行器的研發和生產優勢,打造了響應快、精度高、品質優、低成本的線控執行器,實現了各功能等級的車型需求的覆蓋;在軟件方面,基于軟件自研平臺從2.0-3.0軟硬件開發的無縫迭代,比博斯特提供了服務化的軟件架構,以滿足于未來的底盤技術的發展需求。 從主機廠角度而言,智能化底盤發展主要有兩方面的需要。一方面是與系統供應進行Tier0.5的聯合開發需求,另一方面是基于主機廠強大的自研能力,依托于軟件集成,搭載供應商的硬件或底層,實現智能底盤從2.0到3.0過渡階段的技術產品推進。對此,比博斯特開放了大量服務軟件模塊,與客戶共創共享,以滿足客戶全功能二次開發的需要;在產品軟硬件方面,比博斯特具有多個平臺和系列產品,例如四核MCU、二核MCU、單核MCU,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要。 聚焦智能底盤3.0時代,比博斯特開始了更多的智能化技術嘗試和生態合作圈的拓展。首先攜手清華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在線控底盤等核心技術上持續加強前瞻技術原理層創新;其次攜手供應鏈伙伴提升核心部件的工藝質量和品控能力。用更多的智能化技術和健康的供應鏈生態,助力汽車智能化的高效、安全、便捷發展。 共謀共贏,“智能底盤”國產化前景可期 再看“智能底盤技術發展線控化、一體化融合控制與產業鏈的自主可控”等目標,可以發現隨著國產汽車研發技術的不斷升級,外加供應鏈穩定開發和快速響應等優勢,國內供應商大有后來者奮起追趕之勢。這也正是以比博斯特為代表的國產品牌的優勢所在。 借助產業的變革機遇,本土供應商應該在政策、產業鏈、資本市場等層面緊密配合,發揮出各自的優勢,有效形成合力,打造一批速度夠快、質量過硬的產品矩陣。另外,在機械式線控制動(EMB)尚未普及的當下,要主動創新,打造符合市場需求且更具優勢的產品,才能支撐企業在這一即將轉紅的藍海中保持競爭優勢并取得長遠發展。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