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獎項目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獎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孫明月(大鍛件均質化構筑成形技術)獲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技術科學獎)。
技術科學獎獲獎人個人簡介
孫明月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 從事大鍛件與特殊鋼先進制備技術研究。發明金屬構筑成形技術,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遼寧省技術發明一等獎、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金屬學會冶金青年科技獎、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相關成果簡介 大鍛件均質化構筑成形技術大鍛件是重大裝備的核心部件, 在國家安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大鍛件常采用百噸級鑄錠制備, 由于金屬凝固過程的尺寸效應, 大鑄錠凝固速度極其緩慢, 宏觀偏析、縮孔疏松等冶金缺陷嚴重, 影響大鍛件質量, 這已成為世界性難題.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核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的支持下, 孫明月及其團隊近年來突破了大鍛件“以大制大”的思路局限, 在國際上率先提出金屬構筑成形思想. 該技術以多塊小尺寸均質化板坯作為基元, 通過表面活化、真空封裝、高溫形變等手段, 使構筑界面與基體完全一致, 進而獲得大鍛件所需均質化母材, 實現了“以小制大”的新型制造. 研究成果已應用在水電重110 t合金鋼主軸、核電φ15.6 m不銹鋼巨型環等關鍵部件上, 實現了“人無我有”, 對于推動我國高端裝備快速發展, 保障重大裝備核心材料的自主可控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 該研究成果入選“壯麗70年共和國發展成就巡禮”. 關于陳嘉庚科學獎 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是由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設立的,在中國科學院學部平臺運作的社會科技獎勵。 陳嘉庚科學獎與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分別設立6個獎項: 數理科學獎、化學科學獎、生命科學獎、地球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和技術科學獎。陳嘉庚科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個獎項每次評選一項,獎勵近期在中國做出的重大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每個獎項每次評選一人,獎勵在中國獨立做出重要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的、40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兩個獎項均突出強調做出“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鼓勵科學家從事基礎科學研究。 截至目前,陳嘉庚科學獎共評出35項獲獎成果(40位獲獎科學家),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共評出26位青年科技人才。 來源:Bio生物世界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