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投資決策應源于準確的基本數據,基本數據包括:總需求量;當前產能;技術領先。 國內三條16000噸級熱模鍛生產線的投資教訓深刻。2008年后,中國出現了一段時間的卡車大鍛件投資熱,這個時候,人們將投資生產商用曲軸列為了重要的投資項目之一。 當時可預見的基本數據如下: 總量需求:300-350萬根/年。 當前產能:可生產曲軸的生產線達到了35條之多。如果按經濟批量計算,一條線可生產20萬根曲軸,那么當前的產能就是700多萬根。 技術領先:大型曲軸熱模鍛自動線自上世紀70年代誕生以來,沒有太大的技術進步,生產穩定性和生產能力基本沒有太大的提升。只是把固定機械手更新為機器人。這個更新并沒有帶來多大的效率和功能性進步。 因此,2011年以后投資大型曲軸鍛造線,如果以前沒有顯著的曲軸生產業績,顯然當時投資大型曲軸生產線是非常危險的。 獲得的經驗如果零部件企業要投資生產某個零件,在市場上的產能大于需求30%時必須謹慎,這時候只能是有經驗的、一直在做這個產品的企業投資,還有生存的可能。 如果產能大于需求40%時,價格已經成為重要的競爭要素。這時候只有一些經驗豐富,并一直在做這個產品的企業投資,還有生存的機會,但一些管理差、設備效率低、產品質量不穩定的企業必定投資失敗。 如果產能大于需求50%以上,價格完全成為了重要的競爭要素,這時候無論什么企業都不可以再投資,否則必定無法收回投資。只有一種情況下可以投資,這就是在保證穩定的高質量前提下,投資的技術可以使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價格可以大幅度地持續降低。 企業的投資應具有冒險精神,但必須具有戰略眼光,必須堅持科學。在投資時也必須“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必須“以盡快投入生產”為前提,不能使用計劃經濟“大而全”,一切就緒的理念”進投資建設。做到一步規劃、分步實施。 “能生產”后,后續投資必須是填平補齊,也就是完善配套。許多情況下配套的投資要大于“主生產(主機)”的投資。這個經驗值得許多企業重視。我們一些企業剛剛完成“主生產(主機)”投資,剛剛投產,就又開始投入新的“主生產(主機)”,不重視配套,結果是一直“處于低端供應商,以價格為基礎求訂單,而非求用戶”,不是市場的引領者,只是市場的“救火員”,這樣的企業是惡性低價競爭的發起者、參與者,也是受害者。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