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汽車評論 當被譽為寶騰之父的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穆罕默德在哀嘆痛失國有品牌時,不少國內的同行卻想到了7年前吉利收購沃爾沃。在鳳凰汽車看來,這兩次收購是大不相同的,一個是用資金和市場買技術和品牌,一個是用資金和技術換市場。 由于吉利并沒有披露收購寶騰的對價,所以很難評論這筆買賣到底劃不劃算。我們知道的是光是購買一個邊緣化的跑車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就花掉了4.5億元人民幣。有評論認為吉利的主要目的是路特斯,如果是這樣,吉利可以只買路特斯的。
寶騰成立于1983,是由大馬政府建立的國有汽車品牌,巔峰時期寶騰占有率曾達80%,到2001年,占有率還有53%。后來由于競爭加劇、質量低下、經營不力,近十幾年市場表現一路向下。 2012年的私有化也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到去年,其市場份額只有12%。基本還在生產一些源自三菱的舊車型。 盡管寶騰是大馬的第二大品牌,但考慮到整個去年大馬的新車市場總量為50萬輛,所以寶騰的銷量大概在6萬多輛的規模。 眾所周知,東南亞和南亞向來的是日系車的地盤,馬來西亞也不例外。在大馬排名靠前的汽車品牌當中,除了國有品牌北鹿大和寶騰,其他大部分都是日本品牌,包括豐田、本田、日產、鈴木、馬自達等。其他國家的品牌,想在當地立足是非常艱難的。歐美品牌的歷史教訓更是表明,在東南亞市場從零開始,鮮少有成功的,借道現有的分銷渠道是有效的規避麻煩的辦法。 在鳳凰汽車看來,吉利此次收購寶騰,最重要的就是借道寶騰的分銷網絡、產能和廉價人力資源,拿到通行東南亞的便利。據傳言,除了貼牌寶騰銷售吉利車型,還將在東南亞組裝生產沃爾沃。吉利的目標是到2020年,為東南亞市場提供50萬輛的產能。 由于中國新車市場已經告別快速發展期,南亞和東南亞已經成為各大汽車集團的戰略儲備市場,比如大眾和豐田、鈴木在印度的儲備戰。所有的布局,都是等市場騰飛。 想想寶騰之父的呼吁,“出售給中國車企,寶騰不再是大馬的品牌,應該給民族品牌更多的耐心和時間。”同病相憐的中國汽車人,應該可以理解發展中國家在市場、技術、品牌之間的掙扎,也能夠理解吉利的意圖。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