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互聯網經濟下,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將面臨更多的新問題、新挑戰、新要求。 “這個話題具有很強的時代感和現實針對性。”在近日召開的“2017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大會”上,全國政協常委、工信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以下簡稱“中國工經聯”)會長李毅中表示,為適應互聯網經濟要求,工業企業要全面創新社會責任管理,做到“守法、誠信、負責、融合、共享”。 主動擁抱互聯網 李毅中指出,互聯網已廣覆蓋、深滲透到經濟、社會和民生各領域。信息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發揮著驅動引領作用,而企業在“互聯網+”行動中應發揮主體作用,推動轉型升級,提升供給效能。 “我理解,‘互聯網+’有兩個方面的涵義。”他解讀道,第一層涵義是,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去改造、優化、提升“被+”的產業;第二層涵義是,用互聯網的理念和思維去創造新模式、新業態來策劃產業發展的未來。簡單來講,包括兩項任務,一個是當下的,一個是未來的。 他還提到,“十三五”規劃強調,要深入推進“中國制造+互聯網”,也包括兩項任務,一是進一步推進信息技術和工業技術這兩種技術的深度融合,二是推進互聯網與工業制造兩個行業的跨界融合,整合社會資源,把信息化與工業的供應鏈、銷售網融合起來,從而形成優良的運行機制和完善的產業鏈,實現網絡化、社會化、服務化。 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企業使用互聯網的比例已達到89%。其中,全面實現在線采購和在線銷售的企業比例分別為32.6%和31.5%。“這是2015年的數據,預計2016年的步伐更大,三分之一以上的企業已經全面實現了線上采購和線上銷售。”李毅中補充道。 “這些‘被+’的行業和企業不能消極和被動地等待別人來改造你,馬云不可能來當你的董事長,不要等,要主動擁抱,深刻改變自我。”他認為,在“互聯網+”行動中,工業企業應該發揮主體作用。振興以工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一個命題。 互聯網時代的新要求 由于在推進“互聯網+”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如網絡誠信、信息安全、假貨泛濫、產業跨界創新沖突、網絡生態建設滯后等,因此,互聯網對工業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出了許多新要求。 首先,企業在享受互聯網帶來的跨界經營等便利的同時,更要履行好強化合規、防范風險。 李毅中表示,跨界經營能使工業企業逐漸成長為制造、服務、復合型企業,或者成為跨國公司。在這些跨界經營的活動中,工業企業必然面臨不同國家、不同行業的法律法規、質量標準和監管要求。因此,企業更要堅持合規合法經營,這是企業在互聯網時代承擔責任的基本要求,也是企業防范經營風險的需要。 其次,互聯網使工業企業與社會的聯系更加緊密。一方面,企業的產品、品牌等信息能通過互聯網廣泛傳播,另一方面,必須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挑戰。 “這意味著什么?社會上對你感興趣的組織和個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得到你的信息,并且發表有關你的言論,從而對企業的經營產生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甚至有誤解。”中國工經聯中國工業企業社會責任研究智庫秘書長王曉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企業必須提高透明度,與社會公眾建立理解和信任的關系。 李毅中還表示,這種交互不同于一般的廣告,而是企業對相關方乃至全社會展開交流、互通互動。既能傳播企業理念,又能解疑釋惑,消除誤解。 再者,互聯網使得不同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因此企業必須提高協同處理各方利益的能力。 在互聯網時代,用戶可以全程參與企業的各種活動,實現制造和消費的無縫連接。消費者和制造者不再是過去的對立關系,而成為利益共同體。實現這一過程的關鍵是,要與利益相關方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協調分配機制。這恰恰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基本要求。 此外,互聯網使得工業企業的創新頻率明顯加快。基于大數據的支持,企業能對產品市場和消費群體進行精準定位,由此加快企業產品、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這些創新成果還可以通過網絡得以更廣泛更迅速的推廣應用。 與此同時,企業的風險也會有所增加,必須樹立符合社會價值的創新方向,包括企業行為是否符合市場法則,是否侵權,是否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和道德倫理等。“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的創新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市場的認可,有效提高創新的成功率,減少不利影響。”李毅中說。 全面創新社會責任管理 為了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要求,工業企業應如何全面創新社會責任管理?李毅中提到了“十個字”:守法、誠信、負責、融合、共享。 第一,要依法合規經營,嚴控責任風險。互聯網健康發展的前提是“以法治網”。當前,相關立法正在緊密推進。工業企業應強化法制意識,堅持依法經營是履行社會責任的前提和基本要求。 第二,要堅持誠實守信,樹立良好形象。工業企業要將誠實守信作為企業經營的首要原則,并切實貫徹落實到日常的經營管理活動中。同時,針對商業模式創新帶來的交易各方角色和責權利的變化,及時制定和實施新的商業行為規范,以保證網絡交易的正常開展。 第三,要樹立責任理念,形成責任擔當。互聯網商業模式打破了企業邊界,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倡導眾包眾創、眾投眾籌,共商共建、共贏共享,通過各個主體合作完成價值創造。在這個新模式中,合作各方有共同目標,更要有高度的責任擔當,完成各自的分工。互聯網使信息的傳播更快捷、更廣泛、更深入,影響更大。工業企業無論是作為信息的發布者、傳播者、評論者,都要為社會負責、為用戶負責、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第四,要推進產業融合,實現共同發展。工業企業在推進“互聯網+”,實現產業創新發展或跨界發展的過程中,應倡導融合、堅持競合共生而非一味顛覆取代的理念。在具體實施時,認真分析評估對產業格局、地方經濟發展和從業人員的穩定等各方面的影響,積極爭取各方的理解支持,減少對實體產業的沖擊,實現共同發展。 第五,要致力共享發展,打造社會生態。努力推動企業與經濟社會的共享發展,實現資源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共享,是互聯網時代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內在要求,也是互聯網的優勢所在。工業企業必須認識到共享發展的重要意義,樹立生態化發展的理念和意識,主動打破信息封鎖,打通數據孤島,與有關各方開展互利合作,形成各類資源的互通與共享。 在本次大會上,王曉光還發布了《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倡議》。倡議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宏觀背景下提出,結合當前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發展的新階段和面臨的新問題,提出了融入戰略與運營、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綠色發展、堅持創新發展、堅持包容發展、堅持開放發展等管理實踐方向。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