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范圍的iot,到全球統一的IOT是物聯網發展的趨勢,這也帶來一系列安全、隱私、自治性、互操作性、監管等方面的挑戰。
肇始于2008年的中國物聯網在經歷了一波發展熱潮之后,近些年正在回歸理性。 然而大浪淘沙之后,留下一批扎實做產業的企業,華為、中興、三大運營商、BAT等巨頭也都開始了物聯網的布局,中國物聯網的前景樂觀,物聯網應用有望從政府到企業,再滲透到個人消費領域。 從小范圍的iot,到全球統一的IOT是物聯網發展的趨勢,這也帶來一系列安全、隱私、自治性、互操作性、監管等方面的挑戰。 物聯網熱浪回潮,大企業開始布局 近日,在以“邁向‘物聯網+’:迎接萬物互聯,發展數字經濟”為主題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17峰會上,物聯網再次成為行業的焦點。 中國信息化百人會顧問、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在本次峰會上接受本報等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的物聯網在2008年首次提出的,這一概念剛一出來就很火熱,以至于出現炒作的跡象。 “比如在股市上的概念,加上一個傳感器就說是物聯網冰箱,這并沒有為用戶創造增值服務。近些年來,這種熱度逐漸褪去,回歸了理性。” 實際上,根據Gartner技術成熟曲線,新技術從剛提出來時,人們會對其抱有很大希望,但是新技術與市場有一個磨合期,之后人們發現新技術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因此對新技術的期望降至低谷,然后隨著時間的推進,這種磨合會越來越成熟。目前,物聯網的各項熱門技術正處于低谷區域。 另一個問題是物聯網產業鏈上最值錢的都是擁有芯片、傳感器、無線通信等核心技術的上游企業,而為終端賣產品的企業留下的市場利潤并不多。很多物聯網企業都面臨著“看得見的市場,看不見的產業”這一尷尬現狀。 這導致大量企業退出了這一市場。但在大浪淘沙的過程中,也有一些企業在扎扎實實地推動物聯網的發展,并推出了廣域的窄帶物聯網標準。 “目前純粹以物聯網為主業的企業不太多,過去主要都是小企業,現在華為、中興、中國電子等大企業也都高調地進入了物聯網領域,三大運營商、BAT也都開始布局物聯網。”鄔賀銓看好這些大企業進入物聯網的機遇,他認為,小企業很難帶來大規模應用,產生產業規模,而銀行、鐵路等大的行業也擔心小企業產品甚至小企業本身的存在時間與可持續性,而大企業的進入將改變這一局勢。 產業的回潮并不妨礙對物聯網前景的看好,從規模上講,物的體量要比人大得多,未來發展空間巨大。鄔賀銓認為,一個好現象是,手機的普及率很高,帶有多個傳感器的每部手機都是物聯網的節點,它加速了物聯網的應用。 在本次峰會上,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做“物聯網+”與數字轉型主題演講,他表示全球正在迎來一個物的計算機化的新時代,到2019年,全球聯網的PC只有25億臺,全球智能手機大概會到40億臺,而物聯網則有可能達到300億臺(件);而到2030年全球大概有5000億件物品要聯網。 在商業化的應用路徑上,目前真正能為物聯網買單的都是各國政府,面向消費者的可穿戴設備等物聯網產品并未找到剛需。 “從真正的應用著手是物聯網健康發展的前提,物聯網需要形成相應的商業模式。”鄔賀銓指出,智慧城市管理、反恐、環境治理、社會治理等政府行為是物聯網初期應用的主要領域,窄帶物聯網首先瞄準的就是這些領域,它能創造價值,并獲得收益;然后會擴展到產業互聯網,對于企業來說,物聯網可能會成為企業互聯網轉型的工具,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最終才會滲透到水表、電表等智能家居領域。 從iot到IOT,催生新的問題與風險 在鄔賀銓看來,不論中國還是發達國家,目前物聯網發展都處在起步階段。 從產業規模上看,2015年中國物聯網產值超7500億元,雖然年復合增長率超25%,但相對于信息產業而言,產值規模仍然較小,其應用也很有限。 鄔賀銓認為,起步階段的物聯網需要解決三個層次的瓶頸。第一是感知,物聯網需要大規模的鏈接,進而要求傳感器成本大大降低。目前的感知方式包括條碼、傳感器等,根據屬性不同,存在溫度、壓力、方向等五花八門的傳感器,由于品種太多,導致其不容易規模化生產,因而成本過高;而傳感器本身需要突破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等一系列交叉學科的問題,這是一個薄弱環節。 第二層次是通訊網絡上的問題,現有網絡不是用來連接物聯網產品的,所以真正連到運營商網絡上的物聯網產品只有6%,不過一個好現象是,去年提出了窄帶物聯網標準,它瞄準的就是大連接、廣覆蓋、低功耗、長壽命的物聯網設備。 更重要的是第三層次應用上的問題,即如何從大規模物的連接中找出規律,這涉及到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目前中國更重視數據的搜集,進一步的挖掘分析還有待突破,而物聯網的發展也必然伴隨著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進步。 “智慧城市建設中有巨量的交通攝像頭,數據繁雜且非結構化,這時就不能再依靠人眼來分析處理了,必須找到智能處理的規律與辦法。”鄔賀銓說。 此外,物聯網更大的問題在于安全方面,作為大規模、低功耗的物聯網設備適用不了過于復雜的密碼系統,其脆弱性更大。因此需要高度關注在電力、交通、民航、金融等領域的基礎設施領域的安全問題。 周宏仁表示,今天所講物聯網是指IOT,而在以前則是iot,區別就是,iot是指很多物聯網,而IOT則是全球統一的物聯網,后者是一個發展趨勢,物聯網已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但是把全世界物體都連在一起,會帶來大量新的問題。 首先是網絡的體系架構,互聯網只連接了30億人,但物聯網該如何連接數百、上千億設備。其次是標準的問題,在統一的IOT中,生產的產品統一不了標準,系統就無法識別。此外,安全、隱私等面臨著嚴重的挑戰。 另外物聯網還面臨著法律、監管層面的挑戰,比如當智能駕駛的汽車出現交通事故時,該如何判斷事故責任等。 在上述峰會上,以“互聯網之父”著稱的Google全球副總裁Vinton G. Cerf發表演講稱,物聯網在可靠性、易用性、安全隱私、自治性、互操作性等方面存在諸多風險。 物聯網所依賴的軟件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這需要設備的制造商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發送并更新程序,修補這些漏洞。物聯網設備具有長壽命的特征,但很多提供設備的公司卻未必能像這些產品一樣存在很久,如果公司已經不存在,物聯網設備的維護需要開放源代碼,而這又涉及知識產權等利益問題。 物聯網應考慮用戶為本,要讓設備簡單易用,當互聯網出現故障時,仍然要保持系統的正常工作,如果設備不能編程、很難使用并且不安全,可以被第三方侵入,隱私沒有保證,用戶就不會使用物聯網。”Vinton G. Cerf說。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