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汽車評論 稱黃宏生(系南京金龍董事長)已人到“暮年”,他本人或許不會承認。畢竟他的二次創業才剛剛開始,在過去五年時間里僅僅取得了南京金龍新能源客車產品在細分市場銷量第二的成績,且他2017年規劃中年產值2000億元的規模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產基地也才剛剛起步。
但不可否認的是,黃宏生確實已經年過花甲,盡管他有著年輕人的創業魄力,但步步穩扎穩打的行事風格,昭示著這一位老企業家在新時代浪潮中的膽識與篤定。 1月15日晚上,系著金色領帶的黃宏生召開了一場媒體溝通會。當他在講述南京金龍這幾年是如何從一個200人的小團隊發展壯大為一支3000人的超級團隊時,黃宏生會更多地強調南京金龍對人才、技術方面的積累和突破,并時不時地提起他的成名之作“創維”品牌在以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黃宏生1988年創立“創維”電視品牌,一躍成家電大王。黃宏生回憶,當初創建創維電視時,大大小小的家電企業也有幾百家,而如今大浪淘沙,能至今依然聲名斐然的也不過十余家。黃宏生親身經歷過創業,見證過一個產業的從無到有再到優,所以在2011年正式投身于南京金龍新能源客車后,他對如何打造一個能活的久的品牌有著自己的思考。 回歸企業本質 技術做好品牌事半功倍 2016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總銷售量達到50.7萬輛,同比去年上漲53%。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逐漸退坡,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式從導入期進入到了成長期。作為一個企業如何把握這一歷史機遇實現快速發展? 黃宏生這樣告訴筆者:“做新能源汽車要回歸企業本質,要把所有的力聚焦在技術上,有好的產品,品牌的傳播事半功倍。”此外,他還表示,新能源的技術突破點有上百個,比如如何把續航里程從300延伸到500,這是極限;而智能駕駛也是未來的一個機遇,自動駕駛于商用車而言在技術上也是很難的,“研究成果需要時間,但沒有捷徑。” 黃宏生暮年創業,最終回歸的是企業家的本質,把產品做好,把技術做好。這應該是傳統造車人最典型的造車理念。面對新進的互聯網造車,黃宏生只講這會為汽車行業帶來更多的“正面故事”。言語間,透露著一位傳統企業家的大智慧與大格局。 南京金龍資質升級 進軍新能源乘用車 黃宏生在過去五年里做出的成績主要在純電動客車上,純電動客車的銷量曾一度位居行業第二。據悉,2015年銷售近9000輛,2016年全年銷售八千余輛。 而接下來,南京金龍要正式進軍新能源乘用車領域。據消息人士透露,當前南京金龍尚沒有新能源乘用車的生產資質,接下來會通過資質升級的途徑,實現新能源乘用車的生產和銷售。位于南京市溧水開發區的南京金龍乘用車生產基地的建設已接近尾聲,2017年下半年,即將投產7座SUV及MPV新能源車型。據介紹,該乘用車生產基總投資預計為50億元,未來,將逐步實現年產量100萬臺,年產值1000億元的生產規模。 在談及2017年即將面對客車、乘用車雙線市場作戰的新局面時,黃宏生認為,正是長期以來在技術、研發、人才方面的全面積累,以及在純電動客車市場的成功,給予了南京金龍快速發展足夠的信心。2017年,為了更大程度發揮技術與人才優勢,南京金龍將成立中央研究院,在電池、電機、電控的“三電”技術上尋求突破,實現科學、智能、高效的整車控制和電池管理,并不斷積累在車身輕量化、震動及噪音控制、熱管理、汽車動力性能和能耗管理方面的核心技術能力。 黃宏生的二次創業還在繼續,由新能源客車延伸到新能源乘用車的南京金龍,能否在2017年有個良好的開端?也許五年后我們可以在南京金龍乘用車業務板塊看到與當前經歷過五年的客車版塊一樣的成績,抑或,用不了五年。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