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汽車訊 隨著我國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2015年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但目前,中國電力結構仍以火電為主,電動汽車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效益依然有限,這也是質疑電動汽車節能環保的因素之一。但是,電動汽車本身并不是“原罪”,改變能源結構才是當務之急。
7月1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清華大學、中國可再生能源電力并網研究協作組共同主辦了“新能源和電動汽車協同發展”研討會。“與其說是新能源與電動汽車的協同發展,不如說是風電、太陽能發電、與電動汽車的協同發展。”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潁表示。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潁 一方面,電動汽車發展受國家支持,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中國制造2025計劃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的電動汽車的電力結構73%來源于煤電,造成“電動汽車越發展越污染”的問題,這又限制了電動汽車的發展。因此,能源結構改革勢在必行,發展新能源電力要讓電動汽車從高碳化向低碳化轉變。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潁預測,“到2050年,中國汽車千人擁有量為300-400輛,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整個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將在5億輛左右,其中4億輛都會是電動汽車。” 他以北京市為例說,“北京是個國家化大都市,按照3000萬的常住人口預測,現在北京市的汽車保有量接近600萬輛,到2030年,北京汽車保有量將會達到1000萬輛,其中500萬輛為電動汽車。” 王仲潁表示,未來15年是國家經濟轉型加速發展的階段,發展速度不可想象。而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也將帶來嶄新的消費模式。如此大規模的發展對電動汽車的能源結構改革提出了緊迫的要求,也布下了艱巨的任務。 針對“新能源和電動汽車如何協同發展”,多位專家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首席專家張永偉表示,新能源與電動汽車有著高度一致的發展目標,即環境保護,這讓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的相互連接有了源動力和保障。此外,電動汽車領域適合實現IT化,而有了IT化的深度介入,電動汽車與新能源的對接就變得可以實現了。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首席專家張永偉 重慶力帆汽車公司總經理陳衛表示,換電模式對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的協同發展大有益處。不僅節省了電網改造的費用和充電樁建設的費用,讓電動汽車的普及可以迅速地成為現實,還能通過儲能,利用非常便利的谷電,為新能源車提供能源,在提升用電量的同時,為消費者節省用電成本。目前,力帆現已經建成能源站進行,集充電、放電、儲能、調峰、調頻一體。這類能源站也完全可以成為國家智能電網的一個儲能終端。 清華大學電機系、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副教授胡澤春認為,我國目前出現的棄風、棄光問題,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商業模式或體制機制導致的,還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調控技術導致的。 胡澤春提出,解決棄風、棄光問題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儲能技術、需求側響應,而電動汽車則可以完全匹配這兩個方面。電動汽車既是一種移動的儲能,也是一種靈活的負荷,具有很好的調控性,可以納入需求側管理和電網調度,以及與新能源發電的配合,成為整個電力系統甚至能源系統中的重要一環,即V2G。V2G的思路是在負荷還比較高的時候,由于電動汽車在運行后可能仍有剩余電量,可以先放一些電,這時就起到了蓄峰的作用,到電網負荷降低的時再充電,可以在用車之前把電力充滿。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高級專家Anand Gopal也認為V2G有很大的價值。但Anand Gopal表示,推動V2G的發展需要建設一定數量的充電設施基礎,而V2G則可能會提升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本。推動V2G的發展,還需要修改整個電力行業的環境政策,包括市場方面,要有一些相應的政策進行相應的調度和調整。 北京富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龐雷表示,有些專家經常提到電動汽車并不環保,原因就在于電動汽車所使用的是“火電”。但其實,中國有非常強大的風力發電系統,而每一個電動汽車本身就是一個的儲能裝置,這也是第一次在人類歷史上出現可存儲、可移動的儲能裝置。龐雷提到,加州已經做了很多相關實驗,已經可以用電動汽車存儲電,并出售電能。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