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過猛然加速和驟然“點剎”之后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否還執著地在“彎道超車”這條路上狂奔?彎道超車,這個被應用于賽事的專業術語,現在卻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汽車行業中。在汽車行業,彎道超車已然成了新能源汽車的代名詞。只是,在經歷過猛然加速和驟然“點剎”之后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否還執著地在“彎道超車”這條路上狂奔?使命上身雖然近年來我國汽車工業發展迅速,但和有著動輒上百年少則幾十年歷史的國外車企相比積累依然不夠。在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設備研發生產上和國外車企差距不小。而當前新能源汽車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新能源體系,我國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上起步也比較早。為了讓中國汽車制造業占據世界領先位置,“后來者”新能源汽車被寄予厚望,“彎道超車”這一概念也被提出。“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點趕超西方汽車工業”。這大概就是彎道超車被賦予的主要精神吧。 時至今日,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的確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庫存高、產能利用率低下、車市仍顯疲軟的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卻是春風正勁。工信部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37.90萬輛,同比增長4倍。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如此輝煌的成績,是不是超車成功?1月18日,北汽新能源公布了其“十三五戰略”的細節,預計2020年產銷量達到50萬輛,年營業收入達到600億元。具體到2016年,北汽新能源汽車公開的目標是年銷售7萬輛,但是按照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的想法,要突破10萬輛。盡管北汽E系列從2015年的第二,成為2016年第一季度銷量的狀元。但事實上,在總體銷量驟然下降的時候,它正在承受著市場的考驗。一邊是政策和發展預期的激情火山,一邊也面對著消費者端的冷漠。在北汽新能源上海的一家4S店里,銷售顧問柳曉最近幾個月明顯感到“輕松”很多,“過完年來沒多久,就明顯感覺冷清了不少。”柳曉說。 EV160、EV200是賣得比較火的兩款車,去年特別是年底的時候,柳曉天天招呼不過來。“那時候我們根本沒有廠家補貼,但是生意明顯要比現在好。”柳曉介紹,今年以來,由于補貼退坡和新能源購買監督機制趨于嚴厲,購買電動車的明顯少了很多。在地方補貼減少的情況下,北汽新能源推出了1萬元的廠家補貼,這樣和去年的銷售價格剛好持平。但是盡管廠商主動“出血”,銷售情況卻比去年冷掉一大截。其實,和北汽一樣,抱有這樣“雄心壯志”的遠不只一家。長安、上汽、東風、吉利等自主品牌紛紛發布了激進的十三五計劃,比如長安和北汽,表示在2020年要把新能源銷量推到40萬輛,上汽宣布拿出200億元在2020年將實現60萬輛,而吉利更是喊出要在2020年讓新能源的銷量占比90%以上的口號。而這其中也不乏在今年遭遇了同樣的境遇。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先驅比亞迪更為明顯,去年在上海熱賣的爆款“秦”,今年卻遭遇冰火兩重天。點剎車,急降速眾所周知,我國對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車,有巨大的政策支持和巨額的現金補貼。例如在北京不用搖號,在上海不用拍牌,還有國家和地方兩級政府的現金補貼。高額補貼等利好政策,使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猛。但是由于各種鋪天蓋地的“騙補”不斷傳出,政府顯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年初出臺了一系列的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新舉措。2016年,工信部發布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目錄》中收錄了247款車型,這遠遠低于舊目錄推薦的車型數量。在2016年的新能源政策上,不光補貼退坡機制啟動,監督機制也更為嚴厲。 所以,正當車企們爭相角逐之時,年初的一個“點剎車”,讓新能源市場驟然降速,也讓新能源汽車企業有點措手不及。從統計數據看,2016年1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13748輛,與2015年12月的3.7萬輛相比,環比下降63%,銷量減少超過2萬輛,可謂是“斷崖式下滑”。但是,由于前期的瘋狂追逐,新能源車型推出的數量在今年卻呈現出井噴之勢。本屆車展展出新能源車型近150款,其中自主品牌占了絕大多數。彎道不適合超車“電動汽車因為本身制造相對簡單,只有電機、底盤、車輛設計,制造相對容易。”一位自主品牌新能源車負責人這樣解釋道,“所以彎道肯定是有的,而且我們正在超車,以結果為導向的話就是銷量。” 的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非常迅速,甚至很多之前沒聽過的企業都能在一夜之間造出一款車來。但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真的如此簡單嗎?“彎道超車,靠的不是數量堆砌,自主品牌要做的就是不斷地通過提升自身的產品力去占領市場,從而提升整體中國品牌的影響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志華表示,不同于我國傳統內燃機車輛與國外先進水平一直存在較大差距,新能源汽車本身是一個新的平臺,我們與國外先進水平之間差距不大,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經歷了井噴之后,卻仍然被幾個關鍵因素所桎梏:一是企業支配能力不強,在電池、電機、電控及集成技術還有待提高,特別是備受“里程焦慮”困擾的電池技術,其次,還有亟待完善的相關充電設施。甚至,在新能源汽車被賦予“彎道超車”使命多年后,對于這個詞語,業內還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聲音。“我認為這根本就是一個偽概念”,一位資深汽車媒體人士對《汽車公社》表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主要是純電動車,但是現在國外很多汽車企業根本就不做這塊了,說彎道超車,和誰去超?”平心而論,新能源汽車的懷疑一直存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志新也表現了這樣的憂患,“我們國內生產的單體電池,各個指標都不輸于國外先進產品,但運用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系統中就常常會出問題,這個電池系統設計其實并不難,之所以會出問題,就是缺乏‘工匠精神’。一個好的工匠需要養育,需要有時間上的積累,要有全社會認同的氛圍”。況且,彎道超車不等于抄近道。畢竟,不管是傳統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都繞不開汽車工業在技術、管理、品牌等方面的長期積累。真要“超車”只有加足了油才有動力,要知道“彎道”真的不適合超車。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