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一直是一個有趣的概念。一方面它很熱。不僅是谷歌、百度,很多整車廠都在弄,仿佛它離我們已經很近。另一方面,這種熱乎的時間似乎又有點長 ——不停地有各種測試或概念車的表演秀出,但說到量產,誰都沒法給出時間表。與此同時,另一概念——ADAS的興起卻似乎在提供一個新的思路。ADAS可 以被描述為一種智能化駕駛的發展方向,它的終極目標與無人駕駛類似,但發展過程卻不完全相同。從某種程度上說,ADAS要比無人駕駛更加循序漸進、更加觸 手可及。而對于現階段而言,如何讓ADAS更接地氣,可謂智慧化駕駛發展的關鍵所在。 ![]() 相比無人駕駛,ADAS更顯循序漸進 有了谷歌汽車,其實我們可以發現無人駕駛從技術上是可以實現,并且在硬件上也并無太多無法逾越的門檻。無人駕駛真正的難點其實是在軟件,更準確 的說是控制無人駕駛的電腦終端。它需要不斷學習和了解各種人的操作方式,并在各自情況下做出正確的判斷,這對于電腦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谷歌汽車看起來 已經很先進、很智能,似乎也可以上路了,但不久前一個簡單的右轉躲避障礙物就刮上了公交車的事故,就顯示出它在應對復雜情況時依然很“菜鳥”。 然而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去看,情況可能豁然開朗。如果將“不同的活兒”分開來說實現,就會變得容易得多。舉個例子,也許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智能的機 器人小時工何時才能出現,但如果是單一的工作,比如:智能洗碗機,也大致相當于一個初級的洗碗機器人,掃地機器人,現在也已經很普及了。對于無人駕駛也一 樣,我們之所以覺得它遙不可及,是因為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全部替代駕駛者。如果我們將駕駛的工作“分拆”,就會發現很多東西已經可以提前實現。而這,就是 ADAS。 ADAS的價值在于對危險的預警,并替代司機主動避險 無人駕駛可以視為徹底解放駕駛者,而ADAS則可以視為部分解放,并且隨著技術的進步解放得越來越多,直至完全解放(就變成無人駕駛了)。 舉個典型的例子:以目前ADAS業界公認最好的以色列Mobileye旗下產品(占據75%全球ADAS市場份額,特斯拉、寶馬等品牌都采用其 產品)來說,其功能之一前車碰撞預警是在檢測到可能與前方車輛發生碰撞時向駕駛員提出告警。系統會在潛在碰撞風險即將發生前的幾秒通過聲音報警以及視覺報 警的方式發出預警,其不僅是在高速狀態下,幫助駕駛員提前做出判斷,更可以在低速時對駕駛員未注意到的潛在風險進行預警。據Mobileye官方數據顯 示,其檢測精準度可達99.99%。有了ADAS,一些潛在的風險可以明顯減少,并且對于新手而言還會更加安全。類似的ADAS技術和功能種類很多,包括 前車碰撞預警、車道偏離預警、智能遠光控制、限速提示、交通標志識別等等。以目前的ADAS技術,在其他系統的輔助下,可以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等等操 作,替代駕駛員的工作。 另一個角度是“特定路段”。無人駕駛至今無法上路,最主要的難點是復雜路況的應對,例如城市道路。然而在封閉、車道標識清晰的高速公路上,無人駕駛早已能夠實現,并且相當安全。而這,也是目前ADAS最擅長、最值得實施的領域。 在常規品牌普及,將成為ADAS接地氣的關鍵 ADAS的概念是最近才熱的,但相關的技術其實很早就有了,只不過沒有系統起來說而已。往廣義了說,自適應巡航、智能泊車、夜視系統等等這些,都可以劃歸到ADAS的領域。 與很多新技術一樣,ADAS的這些相關技術也是從豪華品牌開始的。然而如果要符合本文的主旨“接地氣”,則關鍵要看它在常規品牌,尤其是中低端車型上的覆蓋面。 最近有一則消息,稱東風標致將在其2016年新上市的車型上開始配備ADAS。這可以視為整車廠首次將以ADAS來稱呼此類技術。這意味著兩 點。一個是廠商開始將ADAS作為一種系統性技術而引起重視和推廣,另一個是在技術的應用上會講求一種全面性,而不是單獨的幾項功能。例如從東風標致給出 的資料信息來看,它的ADAS技術除了前面提到的,還將涵蓋到360°全景攝像、180°可視泊車輔助、自適應泊車輔助、預碰撞自制動系統、遠近光自適應 調節、防疲勞駕駛預警、夜視安全預警、交通標志智能識別系統等等。這應該說是相當全面了。 小結: ADAS涵蓋了所有能夠為駕駛者提供輔助功能的技術。從多數人的印象來看,它更多體現為新一代主動安全技術,這也從某種意義上體現出ADAS的 價值——它不僅可以讓駕駛者更輕松,也可以讓駕駛變得更加安全。更關鍵的是,它的終極目標是無人駕駛,但又不像現有的無人駕駛技術那樣一直處于試驗階段。 ADAS的大面積應用和普及,尤其是作為一種完整的概念被廣泛認知,將更有力促進此類技術的發展,并反過來促進無人駕駛的早日實現。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