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不純的收購不會成功 大多數客車企業資產情況并不復雜,收購、重組較為 簡單。此外,2015年新能源客車的“虛火”景象也促進了今年的跨行業投資與收購。曹鶴認為,類似蘇州金龍、吉利集團這種行業內的收購,成功的可能性較 大。像格力電器這種外行造車,風險則相對較高。此前,五糧液、春蘭等企業均有計劃跨界造車,最后都沒有成功。 當 前,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趨于嚴格。例如在今年,國家對電池企業實施“以獎代補”的政策,以后對于新能源客車的政策也會有調整,這樣的話,如果真的計劃 長期從事新能源客車生產的企業才會堅持,若僅是沖著補貼想來賺一把的,便沒有那么好的機會了。曹鶴認為,以單純賺取國家補貼為目的進入客車行業的投資 方,70%~80%都不會成功。 并購的實質是各取所需 不論是“強強聯合”還是“強弱聯合”,這些并購、重組都是投資方力圖憑借自身資本優勢,通過資本運作與調整達到自己的投資目標。能夠達成協議、完成并購的便是對彼此有需求,各取所需,最終目標是雙贏。 新 能源客車的研發生產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怎么辦?格力電器也意識到,單純依靠制造空調,并非長久之計,需要擴大產業鏈,那就要將資本投在目前看起來有發 展潛力、且有利于資本再擴大的領域——新能源客車。但是,想要自己申請客車生產資質比較難,通過“借殼上市”的方法進入客車行業較為容易。剛好一方有資金 和投資意愿,另一方有客車生產資質,你情我愿,這樣就完成了跨界收購。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