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中央委員廣西區副主委、桂林電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仲帶來了跟進落實燃氣輪機國產化政策和發布央企年度改革發展白皮書兩項建議。 燃氣輪機被譽為世界先進裝備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是多學科尖端技術的綜合體現,代表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目前,世界上擁有自主燃氣輪機技術的只有美國GE公司、德國西門子、日本三菱等少數發達國家的大型跨國公司。為打破國外在燃氣輪機技術上對中國的封鎖,自2002年起,我國通過打捆招標,采取中外合資、合作或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的方式,引進E級和F級燃氣輪機制造技術。陳仲指出,應該說,通過打捆招標引進技術,這十多年來我國基本建立起重型燃氣輪機制造和配套格局,形成以東電、哈動力、上電、南汽4家企業為核心、多家企業配套的重型燃氣輪機制造體系,并開始向自主化發展燃氣輪機技術的目標邁進。 “但是,近年來情況發生很大變化,造成燃氣輪機國產化工作出現倒退。”陳仲表示,一方面,隨著燃氣輪機技術的發展和分布式能源市場的興起,新的機型進入中國市場。以南汽與美國GE公司的合作為例,2004年引進的是9E燃氣輪機制造技術。為適應分布式能源發展,自2013年起,南汽又引進了6F.01、6F.03燃機制造技術。這些新機型要達到9E燃氣輪機國產化水平,消化引進技術、開展工藝驗證,建設新試車站,至少需要2~3年時間,在此期間交付的設備可以整機進口。然而,在制造廠完成消化工作,具備國產化能力后,用戶由于前期的慣性,卻堅持要求整機進口,使得國產化工作難以推進。 另一方面,當年打捆招標時4家國內制造廠與外方結成的聯合體發生變化。因上電與安薩爾多合資,西門子與上電分道揚鑣后獨自在中國燃機市場長驅直入,直接為國內用戶提供進口整機,國家和地方對此均無任何限制。原先打捆招標定下的必須與國內制造廠結成實質性的聯合體、轉讓制造技術、不允許整機進口的原則已無從遵守及監管。 此外,當年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燃氣輪機關鍵零部件進口免稅政策僅僅針對具體機型,新引進的6F等新機型并未列入清單,在實際執行中不能享受關鍵零部件進口免稅,因而無法體現支持國產化的基本政策,使得國產新機型在與國外公司競爭中完全處于劣勢。 當前國內有一大批6F.01、6F.03燃汽輪機項目正在或將要進入建設階段,燃氣輪機國產化的進程已進入關鍵階段,為此,陳仲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繼續跟進落實燃氣輪機國產化政策,明確將新機型關鍵零部件納入進口免稅范疇,重申和落實2004年打捆招標的既定原則,切實保障國內燃氣輪機產業的健康發展。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