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子公司將從2014年1月起開始采用3D打印技術制造燃氣輪機的金屬零部件,從而成為全球工業制造業第一個在金屬零部件實際生產中應用3D技術的公司。此外,西門子還將通過3D打印技術加快修理時間并減少費用。據稱,某些情況下通過3D技術可以把對渦輪燃燒器的修理時間從44周縮減為4周。 在金屬材料研究方面,美國的優勢最發達的是金屬材料在軍事和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據報道稱美國通用航空公司將從2016年開始采用3D打印技術制造波音747和空客320所用發動機的燃料噴嘴。同時英國羅羅公司上月也宣布將采用3D打印技術制造噴氣發動機的金屬零部件。 眾所周知,美國的軍事、航空航天實力全球第一,這也得益于美國在這兩個領域全球領先的金屬材料研發能力。近年來,增材制造(即3D打印)迅速升溫,美國也于2012年10月在俄亥俄州揚斯頓成立了首個世界前沿的國家增材制造創新研究所(NAMII),以鞏固其在增材制造領域的優勢。其它主要的研究所還有國家級的美國金屬加工技術國家中心;大學科研級的MIT、西北大學、康涅狄格大學等和波音、通用等企業為代表。 與美國航空航天局一樣,歐洲航天局正在積極研究使用3D打印技術制造航天器、飛機、甚至核聚變的金屬部件。名為AMAZE(針對邁向零廢物及高效生產的高新金屬制品制造)的項目計劃五年內完善金屬3D打印技術。 歐空局表示新的金屬3D打印技術可以承受的溫度高達攝氏3500度,遠遠超過傳統使用塑料粉末的3D打印溫度極限。歐洲宇航局正在歐盟內與工業和教育的合作伙伴聯合開發大規模制造金屬的3D打印方法。 最終目標是五年內完善金屬部件3D打印。 AMAZE項目正如它名字所暗示的一樣,目標是減少浪費,降低生產成本。三維打印技術還可以幫助工程師制造傳統方法無法制造的零部件。歐洲航天局表示,這項計劃今年1月已經拉開序幕,現在的工作主要是在法國、德國、意大利、挪威和英國建立一個可靠的產業供應鏈。
“中國的3D打印技術在金屬零件制造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并且在飛機制造中應用。”近日在創新驅動與轉型發展學術活動周首場專題報告上我國著名激光增材制造領域專家王華明教授在介紹3D打印技術的應用狀況時如是說,“3D打印主要應用在結構復雜、性能要求高、制作成本大及較為大型的設備制造方面最具優勢。3D打印技術在生物醫學方面的前景也很廣闊,比如3D打印技術與細胞工程技術結合,可對人體進行器官修復。” 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濱湖機電董事長史玉升很看重武鋼金屬材料技術優勢。據了解濱湖機電今年研發出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機,該公司目前正在與武鋼商談共同開發打印用金屬顆粒的方案。而此前史玉升也曾表示,“如果國內出現了專營陶瓷或者金屬的3D材料供應店,那時的3D打印行業才算是真正成熟了。”此次項目若進展順利,這將使工業級3D打印有長期的材料供應渠道,而武鋼也將獲得數十倍的產品附加值收益。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