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4.0浪潮的來襲,3D打印技術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對汽車行業來說,3D打印技術的最大貢獻莫過于在模具開發階段的有力推進。當前,日趨激烈的汽車市場環境中,成本控制無疑成為汽車整車廠與零部件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中國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為國內的汽車模具也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傳統汽車制造領域,汽車零部件的開發不僅需要長時間的研發與測試,在制造零件模具環節同樣也需要一個漫長的周期。而從新技術與新車型的研發角度來說,研發速度與成本可謂是緊密相關。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打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與傳統制造業的“減材制造技術”相比,3D打印技術的的魅力主要在于可直接從計算機圖形數據中生成任何形狀的零件,具有制造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生產效率高等明顯優勢。3D打印技術能快速制作造型復雜的零部件,讓汽車零部件的開發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并且已經在底盤、內飾、車身外覆蓋件方面實現了3D打印生產,將加速汽車制造業變革。 在傳統汽車制造領域,汽車零部件的開發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研發、測試。從研發到測試階段還需要制作零件模具,不僅時間長,而且成本高。當存在問題時,修正零件也需要同樣漫長的周期。當運用3D打印技術在設計早期驗證產品裝配可行性時,就能及時發現產品設計差錯、復雜零部件或樣機原理的可行性。例如缸蓋、同步器開發,以及橡膠、塑料類零件的單件生產。 雖然3D打印技術已成功地將傳統復雜的生產工藝簡單化,將材料領域的疑難問題程序化,但是3D打印在汽車行業的應用尚處探索階段。就目前的發展來看,如何擴展3D打印技術的應用還存在一些問題。3D打印目前并不適合批量生產,它的潛力在于汽車產業的模具生產階段。它還受技術裝備、新型材料、設計軟件、質量安全和公共環境等制約和影響。 作為汽車產量第一大國,我國汽車產業在“工業4.0”探索中,智能化的初步技術正在逐步引用。隨著汽車制造業逐步向“工業4.0”時代切換,汽車主機廠在生產環節不斷智能化,也將直接推動汽車龐大前后端體系的重塑。各種智能化技術必將推進汽車制造業的變革與發展。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增4倍 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消息,2015年中國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37.90萬輛,同比增長4倍。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14.28萬輛,同比增長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6.36萬輛,同比增長3倍。 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 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從事再制造的企業產值從2005年的不足0.5億元上升到80億元。我國零部件再制造范圍局限于“五大總成”——內燃機、變速箱、發電機、起動機、轉向器。 汽車內燃機產量居世界前列 中國內燃機工業持續發展,內燃機產量突破8000萬臺,內燃機工業總產值突破4100億元,內燃機總功率突破18億千瓦。汽車內燃機生產總量居世界前列,奠定了在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支柱地位。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