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由于經濟處于轉型期,全社會對于電力消納非常有限,電力消費的低迷也波及風力發電。此外,風電不能儲存的特點,以及電網接納能力有限造成風電企業的產能不能有效地發揮等因素,也阻礙了國內風電發展的勢頭。 2015年風資源大省新疆、甘肅、吉林、黑龍江的利用小時數都低于2000小時、棄風率甚至達到39%。這些都影響了風電企業國內的進一步發展投資。鑒于此,近日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民盟四川省德陽市委副主委、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風電事業部副主任工程師趙萍,指出“走出去成為風電設備行業的暫時必經生存發展之路”。 據統計,截至2015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1.4億千瓦,當年新增裝機容量3050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和新增裝機容量穩居世界第一。其中,中國風電制造商占據了新增裝機容量95%以上的市場份額。中國已形成十余家規模較大、研發制造能力較強的風電機組制造商,以及數量更為龐大的關鍵零部件制造商。 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國外領先的風電制造商相比,中國風電制造商在陸上風電機組的技術研發、試驗能力、機組效率、機組可靠性等指標上已逐步靠近,在個別風電機組類型領域甚至領先,如高原山地、低風速。但是國內的企業與國外領先的風電制造商相比,中國風電制造商在機組技術水平、電網適應性、環保技術等等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趙萍指出,由于國內市場的低迷及競爭激烈,借助“一帶一路”的戰略鼓勵有實力、有條件的風電設備制造商走出去,采用各種形式有效提升風電企業在技術、營銷、制造、運維服務等方面的國際化經營水平,有利于提升我國風電產品品牌的國際知名度,不斷提升海外市場占有率。與此同時,企業在“走出去”時,僅僅依靠企業單打獨斗探索一條路,會浪費非常多的經歷,也可能會經歷更多不必要的失敗。 趙萍建議,應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思路,使得企業盡快的打入“一帶一路”的市場。 首先是以行業協會為優勢,與“一帶一路”涉及國家的風電協會或相關的政府部門對接,了解相關國家基本情況和對于風電產業發展的規劃以及風電設備引進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如何進行操作等共性信息,按地區分析各地的情況,編制相關的文獻;或者舉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風電產業發展專題研討會議,邀請相應的國家提供相關的信息。通過采取這樣的有效形式以供企業參考執行,降低風電設備企業“走出去”的探索成本。 其次是編制我國相關風電“走出去”的政策和措施,政府為行業提供服務盡快有效推動風電技術、產品、產能等“走出去”。 三是中國的認證機構要盡快能夠取得國外行業的資質。她指出,風電設備在運行以前必須取得認證,目前中國風電產品的大多數都是取得國內認證。如果中國企業的風電產品出口還需重新取得國際認證。因此,為了助推風電產業走出去,中國的認證機構盡快與國外認證機構洽談溝通,對于已取得國內認證要協商如何簡化國外認證;另外作為中國的認證機構必須提高認證水平,盡快使我國的認證資質能夠得到國外的認可。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