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扶持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突飛猛進。但正是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形勢一派大好的情形,騙補問題卻被炒得沸沸揚揚。歲末年初反思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進一步探討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之路,對未來這個產業健康發展一定會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新能源汽車是在能源危機和環境保護雙重壓力下開始起步發展的,而且當前中國經濟形勢整體下滑,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新興產業還擔當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任,甚至一些業內人士期望發展新能源汽車實現中國汽車工業“彎道超車”。基于這些因素,國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車。可以說,中國政府的扶持政策是相當給力的,2009年到2015年,中國累計生產新能源汽車達到49.7萬輛,預計占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超過30%。2015年一度被稱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元年”,2015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售331092輛,生產340471輛,同比分別增長3.4倍和3.3倍。 但是,補貼政策相關的負面聲音也不斷。有媒體報道:近幾年,一批所謂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通過一條簡陋的組裝線就“生產出”電動車,或者轉手賣給自己的租賃公司,或者獲得補貼后拆下電池重復利用循環申請補貼,以大量未達到安全技術標準、產品一致性差的電動車,輕易便套取上億元的新能源補貼,而其中相當一部分車型并未進行公開銷售和進入交通領域,僅僅是用來騙取補貼的工具。甚至說“事實上,通過鉆新能源補貼空子“發橫財”已是汽車界公開的秘密。過去幾年間,前所未有的高額補貼和不夠嚴格的監督機制,直接催生了大量‘騙補者’。” 有關騙補的情況政府相關部門還在調查,但發生騙補這種現象也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思考,如何面對騙補?新能源汽車該如何發展?做為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的一員,試提出自己的一點淺知拙見。 一是正確把握宏觀經濟政策總體思路,政府應補貼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而不是供給方。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十三五”開局之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圍繞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方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因此,若是鼓勵支持新能源汽車,由應補貼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而不是直接給生產商補貼。這樣一方面鼓勵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而且由于補貼節省下來的錢,消費者可以購買其他商品或服務,進一步拉動消費;另一方面,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之后,才能憑發票等相關憑證辦理補貼,杜絕或降低騙補問題的發生。 二是新能源汽車應分層次引導發展。 當前國家大力鼓勵支持新能源高速電動汽車的發展,給予相應高額補貼,在高額補貼的支持下催生了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但當前小微型電動汽車盡管沒有國家補貼,卻發展得相當好,不僅得到了市場用戶的廣泛認可,也得到了行業和許多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認可,發展新能源汽車先發展低速小微型電動汽車,然后逐步向高速新能源汽車發展可能更適合中國國情。因此,政府在大力鼓勵新能源高速電動汽車發展的同時,建議準許小微型新能源電動汽車發展,制訂出臺相關的準入政策和技術性能標準;同時,政府更應大力引導和建設充電樁等相關配套設施。 三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議政府更應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而不是干預市場,更不是參與市場的發展。新能源汽車井噴發展,政策補貼是一個重要因素,但這并不是全部,這也是市場和社會所期待的。新能源汽車用車費用相對節省,同時我們大家都希望每天能都看到藍天白云,而不是霧霾籠罩。 新能源汽車正在井噴發展,對此,更希望政府能下更大的力氣去營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競爭環境,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在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鼓勵優先發展小微型新能源電動汽車可能更適應中國的國情。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